无奈之下,孙策自己单干,也最终决定了要对纪灵突然袭击,可还没等他动手呢,探子来报,董虎带着三千骑已经渡过了淮河……
孙策怕就怕董虎趁着他虚弱时突然动手,可河北之战在即,他们更多的认为董虎会亲自坐镇北方,事实上他们没有想错,董虎确实没想着南下再入广陵郡,可他孙策不是战败了吗?
许攸需要回返邺城劝说田丰,而这需要时间,想要寻到合适的理由脱身也不容易,董虎也不得不亲自南下解决淮南三郡的危机……其实就是董虎担心纪灵死了,担心孙策霸占了九江郡、庐江郡后,刀子不是向南,而是冲着他董虎。
这绝不是董虎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他要适当的解决掉这个隐忧,让包括孙策在内的淮南军的战略方向不会从江南转移到中原,至于孙策能不能反叛成功……作为这个时代的宠儿,想来是可以击败淮南军的。
孙策收到探子的紧急信件后,原有的计划也不得不暂停了下来,甚至亲自带着一万兵马跑到高邮县,唯恐董虎突然拿下堵住道路的重要关隘。
广陵郡的气氛也一下子紧张起来,然而董虎却没有感受到半分紧张。
董越没想到董虎会前来淮阴县,他早早的带着人十里迎接……
“袁绍、公孙瓒难道败了?”
董越有些疑惑不解,董虎微笑摇头。
“敌我双方暂时还没有开打,但他们在气势上已经落了下风,否则他也不会让许攸跑去昌邑县……”
董虎把事情稍微说了一遍,听了一干将领们全面面相觑,这还没开打呢,幽冀联军足有三十万之多,袁绍怎么就……就如此愚蠢呢?
众人有些无语,但还是人人点头赞同……
“呵呵……”
“两军相争,争的就是三军士气,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鼓、二鼓、三鼓”对战场上的兵卒有很大的鼓舞士气作用,但也不绝对,战鼓的鼓舞士气的作用越大,军队可能越是不堪一击,而百战精兵则不需要战鼓的鼓舞,因为对于精锐战士们来说,每一次战斗都是一场生死,只有杀死敌人他们才有资格继续活下去,有无战鼓都是如此。
战鼓的作用与草原的号角一样,只是一种催促兵卒奋勇厮杀号令,进攻号令想起后,兵卒会本能摒弃一些杂念,会暂时的忘记恐慌、害怕等负面情绪,但若战鼓没能让兵卒发起进攻,这就已经说明了兵卒的恐慌、畏惧达到了一定程度,这样的兵卒即便冲杀上去也多是一触即溃,同理,若上层将领在进攻战鼓响起后没有下令兵卒进攻,也说明了将领丧失了获胜的信心,同样会让兵卒的负面情绪放大。
在两军生死厮杀战场上,在面临真正生死之时,任何人都会紧张、恐惧,即便是百战精英战士也一样会紧张,负面情绪会达到顶峰,若将领不能很好的处理兵卒的负面情绪,一触即溃的事情就是必然。
一群将领或许对此不够深入了解,但都很清楚战鼓响起后,若将领若骤然停下进攻脚步,骤然改变了计划会对军中士气有多大的伤害,一个个也全都暗自摇头,感叹袁绍、公孙瓒此战基本上已经输定了,而董虎能够在河北之战即将爆发之际前来淮阴大营,从某种程度上也坚定了军中将士对获胜的信心。
董虎简单的将河北之事说了一遍,而董越也将淮南三郡的事情介绍了一些,众将也分别笑话孙策整出的芦苇筏子……
“将士们商议了下,觉得孙策当下只有一条路可走,要么向袁胤低头,要么攻打淮南军,但那孙策是个冲动性子,很难说他会不会愚蠢的对我军发动进攻,所以末将已经仔细交代了臧霸、孙观两位将军小心戒备,也让人给纪灵送了信件,让他小心戒备困兽一样的孙策。”
董越是地地道道的临洮人,是董家的旁支子弟,跟随董卓南征北战也有了十余年,但他一直居于牛辅、徐荣、樊稠、胡轸、张济、李傕、郭汜等将之下,虽勇猛却是董卓系当中的小将,直至成为北地营营主后,他才有了资格与徐荣、樊稠等人平起平坐,但也因为北地营与董虎的关系,他虽然是董卓极为亲信却被军中其他将领排挤,一直充当董卓的亲军统领,直至后来因为梁孝王刘武墓穴的事情,他才被调离了长安,可即便如此,他也只能算是看墓人……
董越在董卓手里没有获得更大的功勋,在凉州军一系当中也不怎么显眼,直至董卓死后,跟着董虎混事的他才有了较大的提升,而他现在算是征东军的统领,自然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做事也勤勉了许多。
董虎对董越的安排很是满意,不仅是他在军事上的安排,同时也是对他在民事上的安排进行了一些嘉奖。
战乱一起,影响最大的就是随风飘零的百姓,淮南军没有能力用正常手段养活一二十万兵马,也只能加大对百姓的掠夺,百姓因此逃亡的不在少数,有一些百姓向南逃亡豫章郡,有些则向西逃入荆州,但更多的百姓则选择逃入凉州军控制区内。
民心向利,若是董卓掌控凉州军,百姓逃离还来不及呢,自然是不会逃入凉州军的控制区内,可董虎掌权后就又是另外一种样子,自十年前黄巾军造反时他就曾领兵进入豫州,豫州百姓对他还算了解,而天下大乱已有五年,各路诸侯再如何败坏他的名声也尤为困难,毕竟嘴上说的再多也没有实际去做来的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