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虎可用的人手不足,下面唯一能应付江南、淮南混乱局面的只有贾诩一人,但贾诩离不开雒阳,其余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田丰、许攸绝对有这样的能力!
许攸是小人,而且还在最关键时刻背刺了袁绍,这样的人无论如何都很难让人信任,但他相信许攸是聪明的小人,应该知道跟着谁更为有利。
田丰的境界就比许攸高了许多,刚直也就罢了,这个时代不缺少这样的人,诸如卢植,诸如看似温和的荀彧。
这个时代有很多敢言直谏的人,关键是田丰是真有本事,对局势走向极为敏感,同样是董虎急需的人才,但田丰与许攸一样,背后都有一个强势家族。
许攸是小人,很容易得罪人,就算杀了他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田丰不一样,田丰是正臣,杀这样的人只会让他人在“效忠”一事上有所保留。
但不管怎么说,能够获得田丰、许攸两人的相助,董虎还是很高兴的。
许攸若是不开口田丰,在离开书房时就可以直接带着一队骑兵南下广陵郡,可当他开口了后,也只能由他自己去说服田丰。
临走前,董虎明确表示,他不需要两人做对不起袁绍的事情,他有十足的自信击败袁绍、公孙瓒,可即便如此,心下也知道许攸、田丰一旦离开了邺城会对袁绍的核心造成怎样的震动。
正如《三国》袁绍杀田丰、许攸叛逃时一样,在一死一逃之后,袁绍的核心就已经散了,想要重新崛起也没了可能。
董虎对许攸、田丰极为重视,他们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是极为成熟、稳重的谋士,与贾诩、荀彧、郭嘉都是同一级别的谋士,之所以他们败给了荀彧、郭嘉,不是他们能力不足,而是袁绍身边的能人太多,相互之间争斗极为激烈。
送走了许攸,董虎与徐荣交代了些事情,将董白和小二子留在了昌邑,自己则带着三千骑轻装急进,决定亲自见一见袁胤、孙策和纪灵……
许攸若不回返邺城还罢,一旦回返,短时间内肯定难以脱身,而在此期间很难说淮南三郡会不会发生变故。
凉州军都是些直来直往的武夫,让他们谋划一场战争没有问题,五军都督府有相当专业的谋划“参谋团”长使们,可让他们去处理淮南、江南那样的复杂情况,他们就显得不足了,只能暂时由董虎亲自前往。
时间已经来到了兴平二年三月,正是春种时节,尽管河北之战阴云笼罩在中原的上空,但在董虎一路南下时,所见的田地中不时就能见到农人耕种,麦苗绿油油的甚是喜人。
兖州与冀州相邻,董虎还能感受到一些百姓的担忧、紧张,但在进入豫州沛国后,这种感觉就没了丁点,百姓该干嘛干嘛,甚至有些胆大的百姓更是提着水桶站在路边,招呼路过的数千铁骑,而这也极大的影响到了重甲骑的奔行速度。
此时的重甲骑已经成了轻骑,董虎只是寻袁胤、孙策、纪灵等人商议事情,又不是战阵厮杀,没必要让兵卒携带沉重甲胄,但他们身上也还是有皮甲的,胸前有两片锃亮的黄铜护心镜,与羽林军差不多,头盔上插着几支飞羽,身披大红披风的重甲骑也显得更加威风。
百姓沿路送上茶水时,董虎也不得不停下脚步,百姓下地干活时携带的茶水是无法满足三千骑饮用的,兵卒继续向前,董虎则带着百十骑停下,与胆大的农人闲聊几句,饮了茶水也会扔下一些钱财,钱财不是很多,就当是沿途百姓为方便行人设立的茶棚,只是这样的茶棚很少,只有临近城池时才会有一些,可即便如此也少的可怜,而且也没几个人愿意花上一文钱喝上一大碗茶水。
董虎很喜欢百姓不怎么怕他,对当地官吏的治理也尤为满意,对每一个出城迎接的官吏都很和蔼可亲。
他是七州之主,就算恼怒发火也只会冲着他们的太守、刺史或是内阁六部,而不是县令、乡长、亭长这样的低级官吏。
中原人丁较多,尽管他从来都不认为一县仅有数万人会是什么人丁众多,可对于这个时代来说是。
人丁众多,县城与县城之间的距离很少能超过百里,一人双骑一日奔行百里根本算不得什么,三千将士也省的睡在野外了。
董虎马不停蹄南下,同时还向雒阳和豫州下达了一个调动船只的军令。
豫州、虎牢关以东都有不少河流和一些人工运河,这些河流是粮食运输的重要通道,所以各县都有一些船只,除此外还有一些渔民摆渡船只,但这些船只都不是很大,只是用来运送粮食和人员的,而不是真正的战船。
孙策不是蠢货,一旦董虎开口借他船只,他肯定知道董虎想驱虎吞狼,或者是鹬蚌之争渔翁得利,可广陵郡地形特殊,是东面大海低洼四州皆高的“半碗状”沼泽地形。
广陵郡境内湖泊、沼泽众多,很难进行大规模战争,看似地势开阔,实则是易守难攻的险要地形,孙策若是死守高邮县,董虎一时间也难以奈何得了他,正因这个缘故,在吕布逃亡了最南端的广陵县后,凉州军并未进一步南下,而是双方在平安县与高邮县之间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