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章 “东巡”的董虎和未战先乱的冀州(2 / 2)

上官前来,下面的人整一些门面事情不能算是对或是错了,在任何一个县城内,最威严的一定是官府衙门!目的自然也很清晰明了。

一地将领、官吏长时间待在一地,在当地都有相当的威望,若连他们都出城十里迎接,将最好的房子腾出来,当地百姓看到这一幕又会如何想?会轻视前来的人吗?

有时候,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看起来无用,实则也是地位的象征。

董虎对这样的事情早已习以为常,但每一次他都会不轻不重说上几句,他的威严和地位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民心的归附也是他花费无数钱粮“买”过来的,根本不需要一些华丽衣裳。

但这也是将领、官吏们对他这个统领表达忠心的一种方式,只要他们没有做一些超出底线的事情,对此董虎并不会太过苛责。

或许因为大战阴云再次飘荡在南北纵向的嵩山山脉以东,在马三的陪同下,董虎父子走访了一些普通人家,问一问他们可有什么难处,官吏、兵卒可有欺负他们,对现在的生活可否满意……与马三做的花里胡哨事情差不多,都是些做给百姓看的表面工作,但这是极为重要的表面工作,不仅是让百姓看到他的亲善,同时也是对官吏、将领的一种约束!

董虎在乎百姓,官吏和将领就不敢胡作非为,这就是无形中的警告!

前线的事情交给前线的大将,真正的决战在夏秋之后,在这段时间里,董虎需要做的是确保刚刚拿下的青兖豫徐境内的安稳,以及新募兵卒的训练之事,正因这个原因,他并未太过急着奔行到兖州的治所昌邑城,或者直接带着两万幼军骑奔赴东郡前线。

此次他出来时,是带着留守雒阳的两万幼军骑,是年纪在十五至十八岁之间的骑军,原本是不应该将他们带出雒阳的,一旦带了出来,一旦袁绍突破了黄河防线杀入雒阳,雒阳就如同没了衣物的女人,这是极为危险的,但在董虎分别在河内郡、东郡、渤海郡屯重兵后,看似极为危险的雒阳反而安全无比。

因秦汉都是极为强势的王朝,各州所属的地域都充斥着彼此“控制”的意味,但雒阳是帝都,司隶校尉部所属地域就不是被人控制,而是它控制周边的其他地域!

雒阳北面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河内郡的地盘,而不是冀州的地盘,袁绍只有先突破了河内郡外围防线后才能渡河杀入雒阳,而再向东,冀州与黄河的连接处的地方比较狭窄,两侧被则被河内郡、东郡夹住,若是董虎愿意,随时可令河内太守张义、以及东郡将军李傕将这个通道给斩断,也正因这个原因,袁绍也不敢冒着被围歼的风险从狭窄区域跑到黄河边上,除非他击败了张义、李傕,全部拿到了黄河以北的所有地盘。

两万幼军骑走出邙山,越过了虎牢关,董虎也没有加快脚步,沿途每经过一个城池都会停留十余日,在当地官吏带领下走访一些人家,送出一些雒阳产出的羊皮袄、大棉衣什么的,但他也能从百姓的话语中听出些担忧,担忧幽冀联军突破了黄河防线。

日子才刚刚好转,百姓并不愿意又是天下大乱,有些担忧也算正常,但董虎的不随意,甚至还走访的百姓打趣,从某种程度上也缓解了百姓的忧虑。

相比百姓的担忧,官吏们倒是信心十足……确实,各县主要官吏大多都出自军中,或是与军方有很大的关系,他们更相信从无败绩的董帅。

一路走走停停,而冀州却发生了一些不大不小的动荡,动荡的根源还是在董虎身上,他让锦衣卫密探在冀州境内散播消息,大致意思就细数袁绍、公孙瓒犯下的罪孽,表明自己不想在夏秋之前开战的原因,当这些话语传入冀州境内后,一些当地家族、百姓开始不满袁绍的所作所为,极为反对开春时开战!

冀州一些家族不满,也直接影响到了袁绍身边的谋士们态度,冀州本土谋士自然不想成为冀州各大家族嘴里的叛徒,不想在麦谷耕种、收获期间开战,而且董虎已经把话语说了个清楚,他有能力让冀州所有人都无法耕种,而且也用两万羌骑证明了他的话语。

邺城内争吵了十余日,与东郡相邻的清河郡还没动乱呢,邺城所在的魏郡率先乱了,内黄、繁阳、阴安、魏县率先发生了内乱,阴安县数千民壮更是杀死了县令、县尉和数百兵卒,数千作乱的百姓直接逃入邻近的东郡境内,消息传入邺城后,袁绍大怒,当堂就要把一再反对出兵的田丰关入了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