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于算计的政客们来说,吕布、貂蝉是工具人,刘妍、刘辩姐弟同样是工具人……或许任何人都可能是工具人,包括董虎自己。
早在北宫伯玉、烧当老王造反时,董虎就将目光放在了刘辩身上,因为他觉得,刘辩自幼被寄养在史子眇家中……或许会有人怀疑刘宏的眼光,史子眇兴许只是个江湖骗子也不一定。
董虎若听了这样的话语也只是笑一笑,汉朝皇室子嗣艰难且短命,刘宏之前是有过儿子的,只是没能养活,因为害怕刘辩早夭,担心儿子扛不住皇族命格,这才放到皇宫之外养着,他人甚至只能以“史侯”相称,如此紧张儿子的命,刘宏就算眼光差些,何氏又岂会将儿子交给一个骗子?
人的品性与环境有很大关系,若刘辩天生胆大倔强,史子眇或许影响不到他,可刘辩是个性子怯懦的人,自幼在清规戒律中长大,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皇家教育的人,在对待权臣时,很可能会有不同的态度,这也是董虎为什么会在十年前,在董卓还闲赋在家时,他就劝解董卓拜入何皇后门下的原因所在。
劝解董卓拜入何皇后门下,中平元年时主动与刘妍、刘辩姐弟交好,加深双方的关系……这些都是董虎想为董卓头上施加的枷锁,期望董卓在进入雒阳时,避免发生废立之事,同时也获得一方坚定政治盟友。
董虎不怕关东诸侯们造反,只要朝廷不发生变故,大汉朝有能力平定这样的叛乱,就算没有董虎,只要皇帝刘辩、何太后坚定支持,董卓也有能力剿灭这样的叛乱,《三国》这个五子良将,那个五虎上将,还有什么四庭柱以正梁,什么江东十二虎臣……在董卓没死前,他们毛都不算。
没有反骨仔吕布,董卓与关东诸侯的数场大战很可能会全胜,而不是胡轸在阳人之战大败。
董卓身死,凉州军发生了内斗,李傕郭汜依然大败吕布、韩遂马腾,而李傕郭汜在长安三辅足足祸祸了三四年,如此长时间,凉州军彼此混战时,袁绍、曹操等人为何不直接杀入关中?马腾、马超只是没落的凉州将领,曹操因何会如此担忧他们?还有张济的侄子张绣,虽说张绣是趁着曹操不防备缘故,可张绣也仅是凉州将领们的小字辈。
对于董虎来说,只要朝堂不乱,皇帝刘辩能与董卓、董虎叔侄精诚合作,各路诸侯敢造反,挨个剿灭也就是了,至于朝臣们会不会有小动作……不还有作恶多端的宦官吗?让宦官充当火力与文官们斗个你死我活就是了。
只要朝廷不乱,董卓、董虎叔侄就没有理由畏惧各路诸侯造反,只是……何氏在叔侄二人身上一再摇摆,何进更是一再对叔侄两人打压,也让彼此信任的基础毁了个干净。
无论是期望刘辩在庙堂上是坚定盟友,还是说服董卓不要急着废帝,之后的说服董卓不要毒杀何氏、刘辩母子,以及让刘辩做南阳郡太守……包括现在的刘辩,在董虎的眼里,依然是“工具人”角色上。
“工具人”是必然,这个世界里,任何人都是工具人,唯一不同的是用工具人达到想要的目的各有不同。
身为后来人,对汉唐都有莫名的情感,不希望一个强大王朝轰然倒塌,董虎相信,后世任何人莫名其妙的跑到这样的时代,都不希望心目中的神圣存在轰然倒塌。
他想保住大汉王朝,想让大汉王朝枯木逢春,想扒掉这个王朝身上的层层枷锁,很可惜,在中平元年后,他就发现自己只是一厢情愿,刘辩工具人的角色从稳住朝堂的目的,沦落到了稳住董卓权臣的地位。
不急于一时废掉刘辩的皇帝大位,也就避免了给关东诸侯们立即造反的借口,尽管关东诸侯可以有无数个造反理由,但造反的理由必须能说服各郡国太守、郡卒、百姓,大汉王朝又有权臣当道的惯例,董卓只是刚刚进入雒阳,你袁绍、曹操凭啥说董卓就一定治理不好天下呢?
造反理由必须要能说服天下百姓,就算不能说服,也要让各郡国太守保持中立,而废立就极为关键了。新笔趣阁
何进、何苗皆死,十常侍身死,无论刘辩合不合作,董卓都能吓唬几下,给董卓准备时间越充分,董卓的权臣地位越稳固,剩下的无非是加强对朝廷的控制问题。
可董卓废帝太过迅速,关东各路诸侯仅仅只用了两三个月就举旗造反了,刘辩这个巩固董卓地位的工具人角色也荡然无存,董虎也只能再次后退一步,刘辩成了确保“雒阳南线安全“的工具人。
无论承不承认,刘辩的身份特殊,他若是南阳郡太守,谁揍他都需要考虑清楚,刘辩的工具人的作用也就成了雒阳南面稳定的屏障。
可当董虎决定将刘协、朝廷送往荆襄后,尽管嘴里说着给刘协一个机会,心下却知道汉室王朝连一丁点机会都无。
孙策、孙权兄弟,袁术,刘关张三兄弟,刘表,刘焉,朝堂上文武大臣……他们哪一个是省心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