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多事之秋(2 / 2)

“大丫觉得……大公子和三叔当立即回返长安,至于河内郡的事情……一者叔父杀袁隗,各方诸侯需要一些时间决定是否继续与我军开战,二者是樊稠调动兵马同样需要时间。”

大丫继续说道:“此时是七月,袁绍、刘岱、张邈等人并不心齐,恐怕需要一个月才能有所决定,若要开战也当是八月之后,大公子可以先回长安看一看情况,若京中无事,重回雒阳也是可以的。”

不等董瑁答应,董旻忙点头。

“就这么决定了!瑁儿与咱一同回京,雒阳内的事情全权交给大丫处置!”

董旻心下担忧不断,唯恐长安出事,也不等董瑁开口答应,话语说罢便急匆匆离去……

“多事之秋……”

董瑁想不通,局势已经缓和了下来,只需要拿下河内,长安养活不了的兵卒就能分散出去,长安、雒阳安稳个一两年,董家也就算彻底站住了脚。

就算董虎不一再开口根基,董瑁也知道根基的重要性,可他想不明白父亲这是怎么了?难道看不出激怒了袁家兄弟的后果吗?

董瑁不相信父亲董卓会看不到激怒袁家兄弟的后果,但他想不明白此事,大丫、董旻同样想不明白,但董虎却能够理解,主要原因还是董旻、董瑁、大丫他们还都没有达到一个高度。

曹操发动赤壁之战,欲要率领百万大军一统天下,在此之前,难道没有人劝解他谨慎吗?难道朝中大臣就没人意识到北方与南方的区别?难道曹操不知道这些?

不是不知道,而是曹操已经一统江北之地,已经站在了极高的位置,正处于极度自信阶段,董卓同样极为自信,自信即便袁氏兄弟不满,他也有足够的自信击败他们。

事实还真是如此,孟津之战就是董卓亲自指挥并且大获全胜,董卓未死之前,除了反骨仔吕布参与的阳人之战外,董卓及手下大将全都大获全胜。

董虎意外出现后,他取代了牛辅的位置,成了雒阳留守将军,看似他在东线大败各路诸侯,事实上他连南线兵马也一起击败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击败了二三十万兵马,董卓是几十年的老将,能够从董虎的战绩中判断出各路诸侯的实力强弱,又如何在乎袁绍、袁术兄弟的满意与否?

杀了也就杀了,可事情真的如此简单?

董卓身死是因吕布的反叛,可话又说回来,若牛辅、李傕、郭汜等凉州将全都在长安,吕布又如何敢反叛?正因所有兵马都在外面,这才给了吕布最佳时机。

董卓栽在老巢空虚无兵,曹操差点丢了兖州,刘备丢了徐州,又岂不是吕布趁着曹操、刘备老巢无兵时偷袭成功?

董虎同样善于奔袭他人老巢,喜欢捅他人空虚的屁股,正因这个原因,他对老巢的保护也最为重视,与参狼羌作战时,他分出一半兵马坚守临洮;奔袭河湟谷地时,董瑁统领三万烙字俘虏坚守榆中城;在雁门郡建立三处十万人可坚守一年的巨城;强行抽调北地郡五千青壮,降低河套三郡危险程度;让稳重徐荣留守雒阳,他则亲自领兵迎战袁绍、曹操……

善于捅他人屁股,就极为重视自己的屁股。

颍川郡也就罢了,整个豫州也就颍川郡太守李旻一人高举造反大旗,其余的郡国太守、国相全都采取了观望态度,至少明面是如此。

豫州仅颍川郡明确了态度,余者皆是骑墙人,若董卓败了,各郡国就会成为各路诸侯的补给大队长,关键是董虎击败了袁绍、曹操,哪个还敢明目张胆的瞎掺和?

不瞎掺和,袁术就不敢全力攻打颍川郡,就需要戒备与颍川郡搭界的陈留郡、南阳郡参战。

汝南郡人丁两百万,陈留、颍川、南阳三郡人丁加在一起有五百万,战争潜力是汝南郡的两三倍,而且还要担心蜗居在河南尹的董部义从参战。

袁术想要不顾一切全力攻打颍川郡的可能性不大,若兵力无法数倍于徐荣,谁揍谁还不一定呢!

但河内郡不同,河内郡在黄河北岸,与冀州相邻,虽然太行山有十万黑山军,但也只能给韩馥、袁绍制造些麻烦,黑山军是无法应对冀州军主力的,一旦袁绍进入河内,即便牛辅击败了王匡,也会持续与冀州争锋不断,如同一道不断流血的伤口,会源源不断将长安之内的兵马抽到河内消耗,如此一来,长安就会空虚无兵,也给了同样喜欢捅人屁股的吕布创造了机会。

有无探子盯着王允、吕布、貂蝉,董虎都知道三人组是杀死董卓的元凶,知道长安兵马越少,吕布冒险杀董卓的可能性越大,但他不能与人多说。

来到了堳坞后,见到了黑着脸的董璜,两人打小就不对付,董璜黑着脸,像是担心董虎抢他的堳坞管事似的。

堳坞修建也就那回事,里里外外走一圈,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之后就躲在树荫下睡大觉,民夫偷懒他也不管。

一石粮两千钱,有活干,多多少少还能给两个馍馍填饱肚子,若没了活干,兜里一文钱没有的民夫只能饿死在路边。

当然了,董璜不是个好鸟,心下不爽时鞭打民夫也很正常,董虎就算看到也不会多说一句,他若劝解,或是将董璜狠揍一顿,除非他能接手坞堡营建工作,否则……被鞭打的民夫只会更多,也一定会有不少人死在堳坞城下。

董卓让他前来堳坞和泥干活,他不仅在美阳趴窝了小半个月,跑到了堳坞后,整日带着人东逛西逛、睡大觉,气的大管事董璜一日三封告状,更是亲自跑去长安告状,回来时的脸却更加乌黑……

“老子整日忙的要死,凭啥你却整日睡大觉,啥都不干?”

“老子也不干!谁爱干谁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