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末路皇帝的两个选择(2 / 2)

一群宦官又是一阵苦苦哀求,何氏稍微劝慰了几句后,在何苗走入时便将所有人赶了出去。

“唉……”

没了外人,何氏这才露出些疲惫,一边帮着刘辩去除掉冠冕,一边叹气。

“陛下晏驾,偌大的皇宫只剩下小妹和辩儿孤儿寡母,二兄你是愿意做忠臣,还是想做霍光、窦宪、梁冀那般权臣?想让何家老少皆死?”

何苗心下大惊,忙起身跪在地上,十四五的刘辩同样吃惊看着有些疲惫的娘亲。

“太后何出此言,臣……”

“二兄不必如此,此处无外人,小妹若不将二兄当成亲人,也绝对不会当面说了这样的话语。”

何氏说了这样的话语,何苗心脏却狂跳不止。

“这些日子里,蔡先生为辩儿讲了些我朝史书之事,小妹在旁听了些……”

“我朝皇帝如辩儿这般年幼登基者众,天子年幼无法理政治国,由太后垂帘、戚族辅国也是不错的,大将军窦宪,大将军邓骘,车骑将军阎显,大将军梁冀、窦武……他们哪一个都贵极一时,然权倾朝野之时,亦是家毁族亡之时。”

何苗心下大恐,何氏为儿子整理了下衣衫后,起身来到何苗身旁,将他拉了起来……

“蔡博士说,权倾朝野不是他们身死的关键,肆意摆弄皇帝才是他们身死的根由!”

“张让、赵忠、蹇硕等人该杀,可二兄想过没有,他们都死了后,小妹与陛下又当如何?大兄是窦宪、邓骘、阎显、梁冀、窦武呢?还是那篡汉的王莽?”

何苗吓得面色苍白,身子一软就要倒在地上,何氏伸手将他拉住,面上也多了些感慨。

“小妹和辩儿孤儿寡母的,除了大兄、二兄外,小妹还能依靠谁呢?但有些事情却不是小妹愿意看到的。”

蔡邕性子单纯些,偏偏这样的人能够感受到他人感受不到的东西,他能感受到董部义从一干将领更愿意争霸天下,也能感受到董虎又与他人不同,察觉到董虎的态度其实是与大汉朝的未来联系在一起的,大汉朝若就此转而开明政治,由此转而中兴,那小子就只会老老实实带着一帮混蛋镇守边疆,可若天下真的乱了……

或许蔡老头不愿意看到大汉朝就此成为历史,也不愿意看到董虎成为一个反贼,自打跑回了雒阳后,有事没事就跑来皇宫,与小皇帝刘辩讲解他编纂的《东观汉记》史书,何皇后很愿意有这么一个德望颇高的老臣教导儿子,也时常在一旁听着老人讲解“汉朝那些事儿”故事。

太傅袁隗、尚书令卢植都没有蔡邕入宫勤快,这老儿也不怕他人说什么流言蜚语,几乎是一日一入宫,最擅长的词赋、音律、书法什么的一律不讲,就与刘辩讲解汉朝发生的故事,而且中心思想就是善待功臣什么的,好像很担心小皇帝要杀董虎,逼得他造反似的。

刘辩年仅十四五,但他是皇帝刘宏的嫡长子,又生长在你死我活的激烈政治争斗中,按理说他应该极为早熟才是,事实却与之相反,他的弟弟刘协远比他成熟的太多,之所以会变成这样,还是因为环境使然,刘协自幼跟在董太后身边,而刘辩自幼则是仙人史子眇的道童。

刘辩自幼被史子眇养大,身边根本没有什么玩伴,接触的又是道家“无为”理念,也直接造成了他的单纯、胆小性子,当年第一次见到董虎时,喂鸡的娃娃就差点哭了出来。

刘辩胆子怯懦了些,董虎却很满意,在他看来,天下一旦大乱,势必造就一个权臣出来,尽管谁也不知道这个权臣最后会不会取而代之,但皇帝会面临两种选择,一个是穷尽所能与权臣扯腿,一个是放手让权臣尽情施展才能,继而平定天下。

与权臣扯腿,要么权臣身死,要么权臣一刀砍了皇帝,但不管是哪个结果,帝国都不会再有中兴的机会,国运注定到此为止。天下大乱,人心大乱,一旦杀了很有能力的权臣,也绝对不会再有另一个能力权臣向帝国效忠,改朝换代也无可避免。

给予有能力的权臣完全信任,给予权臣毫无保留的支持,虽然最后有一半……甚至更高概率被人取而代之,但也有一定概率因这种完全的信任而感动了他人,继而赤胆忠心向皇帝效忠,而且即便最后被人取而代之,最终掉了脑袋,史书也会对这段“君臣”功过记下浓重一笔。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下大乱,百姓流离失所,很大的原因还是帝国某些政策造成的因果,能为了天下亿万百姓而放弃权利、宗庙社稷,让天下重回平静祥和,即便死了,即便被一手扶起的权臣篡位了,也算是为历代帝王做下的混账事情画下一个完美的句号,也当无任何可以遗憾的。

不能容得下权臣,一旦天下大乱,不仅会让天下遭受更为长久的战乱,结果也必然被人改朝换代,连一丁点中兴机会都无。可若能够完全信任一个权臣,推心置腹给予毫无保留的支持,即便最后改朝换代了,也注定是历史上一代贤君,无形中也不知救活了多少流离失所百姓。

两个选择,或许最后的结果并无不同,意义上却有天壤之别。

《三国》已经足够证明了一件事情,刘协是绝对不能与权臣尿一个壶里的,只要给了刘协一丁点机会,权臣就是个死,但刘辩自幼经历不同,董虎反而觉得眼泪汪汪的小道童更为可爱些,也愿意与怯怯懦懦的小家伙相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