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皇帝说漏嘴了(1 / 2)

小公主尚未前往并州时,皇帝和朝臣们就知道董虎在“大同镇”内扩建马邑、平城以及新建一座“间城”和大小无数军寨、军屯,但从没有哪个人对此有任何意见,都想着让董虎多耗费些民力,让跟随的百姓逐渐对浑小子的沉重劳役不满,将来朝廷也有机会一举拿下浑小子打下的一切。

可当卢植、郭胜、张恭、张懿等人送来竹简,知道董虎欲要打造三座比雒阳城还要庞大的边塞重城后,几日来就被朝堂上下争吵不断,全都认为小混蛋有不臣之心。

今日崔烈再次提起,大将军何进也率先站出来质疑董虎的建造长宽十里巨城的用意。听了何进的反对,看着皇帝刘宏的不喜,崔烈心下也不知是何种心情……

“大将军说的是,别说是董都尉要建造三座如此巨城,任何一人想要建造一座比雒阳、长安还要庞大的巨城,臣心下也有怀疑其不臣之心,但这是一座巨城,若是一次性建造三座如此巨城,臣……臣反而不认为董都尉有不臣之心。”

刘宏一愣,皱眉不解道:“且不言那小子能否建造的出如此庞大巨城,仅他有这种心思,那也是脑后反骨的小子,怎么到了崔爱卿嘴里,那小子反而成了忠臣?”

崔烈眉头微皱了下,还是抱拳躬身回答。

“回陛下,长宽各十里巨城,仅此一座就不知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不知需要多久才能建成,我朝凭借天下之财方能建造长安、雒阳一处巨城,除此之外,纵使中原富庶州郡,亦不能建造如此巨城,更何况还是三座?”

崔烈又说道:“按照公主上奏话语,从南至北依次是马邑、间城、平城三座巨城,每座巨城以十万人坚守一年为准而建,每一座巨城都储存着超过百万石粮食、百万头牛羊以及所需草料,是一座可以让超过十万人临时躲避战乱一年的巨城。”

“因建造时间太短,三座巨城也只是如同一座一二十万军队驻扎的营寨,但从董都尉对三座巨城,以及河套三郡、西河郡、上郡的安排来看,董都尉确实没有与大汉朝为敌的征兆。”

崔烈继续说道:“西河郡美稷单于庭、上郡匈奴兵败后,原匈奴人族地被董都尉划入私人牧场,留守之人皆是没了手指的奴隶,除了两万奴隶外,就只有看守牧场的三千骑。”

“雁门山以北,距离雁门关最近的马邑城虽是董都尉设立的军塞重城,然而马邑城却皆是老弱妇孺,其次就是间城,间城以及间城附属军塞、军堡的青壮也很少,董都尉几乎把所有青壮男丁、妇人全都聚集在了平城,除此之外就是河套三郡数万屯田民壮、兵卒,以及那华雄领过万卒屯驻的诸闻泽,陛下可从公主来信中清晰看到一件事情,就是董都尉几乎把所有的青壮、兵卒都聚集在了平城以北。”

说到此处,崔烈心下叹息一声,再次向着皱眉的皇帝抱拳。

“当日董都尉领二十万黄巾贼俘虏自豫州北上冀州,二十万大军一共分成前中后三军,前中两军各五万,董都尉本应是三军主帅却居于后军十万辎重营。”

“三军主帅是董卓董中郎,监军长使是郭公公、清河郡王刘胜,前军、中军领军将领皆是董中郎名下将领,而董都尉名下将领则居于次,初时臣只以为董都尉虽是董部义从统领,是董中郎名下之将,居于董中郎名下也算正理,直至董都尉在广宗城下当众大怒,臣这才发现是错了……”

朝廷上下真正忌惮董虎的事件就是“上中下亡国三策”事件,就是董虎在广宗城下大怒说了“三策”话语后,此事传扬的天下尽知,崔烈提及此事时,不仅皇帝皱眉,其余等人也是皱眉不悦。

崔烈好像没有感受到他人的不喜,苦笑道:“前中后三军共有二十万,前中两军是俘获的黄巾贼主力青壮,董都尉不亲自看押,而是让朝廷重臣看押,自身居于后军辎重营,若董都尉不言雒阳帝都空虚,臣也未有察觉二十万黄巾贼俘虏北上冀州所带来的隐忧、危险,而董都尉亲自留于后,也确实向朝廷表达了诚意。”

“正如今日公主所奏,马邑、间城虽是董都尉欲要设立的军寨重城,除却一些老弱妇孺却空虚无兵,雁门校尉丁原若愿意,领千卒甚至可直接杀到平城之下,董都尉虽年轻却惯于征战厮杀,若真有心南下侵入并州腹心,若真有心反叛,又怎会将脆弱的后背留给朝廷?”

小公主在信件里已经详细说了董虎与魁头兄弟厮杀的全过程,几个大佬在府邸不知与属僚商议了多少回,就算不想承认小混蛋“惯于征战”也不能,如此狡猾的小子又如何看不到背后的空虚?

刘宏听了明白,心下想生气却又无奈,沉默了好一会……

“那小混蛋若不是每每混账胡言,若他真的愿意为国征战,朕又岂会真的气恼?”

“朕相信爱卿所言,相信那小子今日尚无反意,可那小混蛋手中有十万敢战精锐却是真的,今日无反叛,谁敢言日后无反意?”

皇帝说了这等话语,崔烈自己心下也是担忧不断,又如何辩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