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由于明末的特别形势,加上崇祯乱搞,明末的总兵和巡抚几乎没有几个在同样职位上呆过三年以上的,特别是巡抚,能在同一个地方干两年的都不见几个。
现在丁毅肯定不能和大明一样,他是要把巡抚当后世的高官来用,今后四年一轮换。
仁德元年十二月初,朝廷准备妥当之后,丁毅在奉天殿召见所有总兵以及和他打天下的武将文臣们,另有所有巡抚和京师三品以上文武参加,论功行赏,款待众臣。
这时大伙才知道,丁毅的新大乾,只有四个国公,比前明老朱可小气多了,计有:定国公赵大山、卫国公张经、镇国公王卫忠、安国公李忠义。
这四个国公中,赵大山和张经是丁毅的老兄弟,王卫忠出去打仗最多,立下赫赫战功,李忠义在匠作局潜心铸造,为丁毅打造源源不断的兵甲、器具,都是立下赫赫功劳的。
和大明以及历朝的国公不同,四位国公没有封地,只有称号,享受朝廷分封的二千亩田,但同样要交税,只是只要交一成。
另国公每年薪水为三千石(或同等的银),如赵大山有城事部尚书的职位,另再拿城事部尚书的薪水,等于有两份薪水,国公府由朝廷配侍卫五十人,雇佣的仆人侍女不能超过三十人。
侯爵六人,宋飞、路超、阮思青、沈世魁、徐敷奏、郑芝龙。
原本阮文龙的功劳也是能封国公或侯爵的,但阮氏父子两人,丁毅还是选了阮思青,只封一个。
侯爵有朝廷分封的一千亩田,交税一成,每年薪水为两千石,有职位者,拿双份,侯爵府由朝廷配侍卫三十人,雇佣仆人侍女不能超过二十人。
伯爵分了二十多位,像陈有富、徐威、向怀来、杜如海、钟镇奴、徐织、姚新汉、魏继业、尚可喜、许尔显、曹变蛟、谢志良、袁有才、严雄、刘元、袁贵、吴三桂、西劳经等皆封伯。
伯爵分封五百亩田,交税一成,每年薪水为一千石,有职位者拿双份。
然后所有爵位,世袭降替。
这是什么意思?
赵大山是国公,将来他儿子世袭,就降为侯爵,将来孙子再袭,降为伯爵,子孙三代后,赵家就没有爵位了。
大明勋贵传承几百年,到后面每家每户吃的肥嘟嘟,田地财产无数,最终苦的还是老百姓。
丁毅则改为世袭降替,和汉朝的推恩令差不多,不停的消弱勋贵,三代之后,大乾朝将没有一个勋贵。
有人说,兄弟们跟你打天下,不就是想为子孙后代谋个福利吗?
但丁毅自己都要把皇室的权力关进牢笼里,你们还想子孙后代?
这次的封赏和规定一出来,天下哗然,所有人都觉的这种国公侯爵什么都没啥用,远远不如前明甚至过去各个朝代。
可能是历史上最不值钱的爵位。
可封赏的大部份都是丁毅的开国功臣们,只要功臣们没意见,下面谁会有意见,大伙巴不得他们这样呢。
次日朝廷的‘天下事’报纸头条刊登了一片文章:“论明朝的免死铁券和国公们。”
文章说老朱当年开国,不要钱似的给了一大堆免死铁券,然而,一转身就把那么多人一个个给干掉了。
又说国公们从大明开国混到明亡,后代们都干了啥?
除了囤结粮田,享受着高福利,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
总之就是拼命贬低前明吧。
民间很快有种声音,大乾的爵位可能不值钱,但肯定是最安全的爵位。
这次的封赏和规定,基本没什么人不满,因为之前丁毅已经分别约见过诸文武,大乾爵位没特权,那只有银子最实在,皇帝丁毅答应大伙,保证带大家一起赚钱,让大伙的子孙后代,吃穿不愁。
封完了功臣们,丁毅重新调整天下总兵和巡抚,这些人在京城最多呆半个月后就要各自回封地。
此时大乾天下调整,把大明朝的北直隶、山西、山东、河南、南直隶、陕西、江西、浙江、福建、湖广、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十五个承宣布政使司改为十九个省。
北直隶改为河北省,湖广改为湖南省,南直隶早就改成了江南省,现在改成江苏省,然后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照久。
另有大员省,安南省,大澳省,吕宋省,辽东省,其中海外诸省另设总督。
济州岛归山东省,改为济州府。
各省巡抚为正二品,当地民事、政务的长官,四年一换,六十岁退休,若能升到从一品,则六十三岁退休,若能升任内阁则到六十六岁退休。
退休金调整为两年在职时的俸禄总和,取消了以前每月领米的福利,一次性拿走一笔钱,再没任何福利,和普通人无异。
但内阁级别的退休,保留卫士守卫三年。
原左右布政使相当于副巡抚,他们与巡抚三人,为省级大员。
大明朝地方三司中还有都指挥使司。
现在地方都指挥使的人,一部份转为城事部城事司,城事局,一部份转为地方锦衣卫。
前者相当于警\察和城管,后者相当于安全特务机构。
原三司中的提刑按察使使司,一部分划分到司法部,一部分划到刑部。
这样改革后,原大明地方三司并立的局面已经没有了,省级只有巡抚和左右布政使三个省级官员。
下面是对应中\央的十七个部的司级(厅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