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放声大笑了好一阵,才冷笑道:“好一个曹贼,连自己的义侄,都可以胁迫天子敕封其为车骑将军,要是他的亲儿子,岂不是各个都要裂土封王了?!”
只有皇帝才能敕封王爵。
孙权这么说,就等同于在嘲讽曹操心怀不轨,图谋篡位。
“吴侯,楚云此人,绝非靠着与曹操的关系才能身居高位,恰恰相反,他是因为能力太过出众,才会被曹操格外器重!”
“孔明先生未免太危言耸听了,这楚云的名头,我也曾经略有耳闻过,不过就是个少年人,我十六岁时便提领江东,要说这天下中的少年英雄,恐怕还真没谁能让我拜服!”
这番话,孙权说得虽然有几分狂妄,但却也有其道理。
要说少年得志得以大展拳脚者,纵观历史,他孙仲谋都绝对能算得上是有代表性的一个。
只可惜他是越长大越倒退,最后到了晚年,在继承人的确立上昏庸得一塌糊涂,使得吴国国运提前结束。
“楚云不过是王佐之才,自然比不上吴侯成就一方霸业,可此人确实有经世之才,吴侯不可小觑他啊!”
诸葛亮在心里已经忍不住在吐槽孙权这个妄自尊大之辈,不过在嘴上,他还是先吹捧了孙权几句,然后才重新强调自己的观点。
果然是“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就算是孙权,也顶不住诸葛亮的这个马屁。
“嗯,先生的话似乎也不无道理,不过若是那楚云当真有这般能耐,我军岂不是要做好备战的准备,以防明年开春之时,曹军数十万水师渡江而来,犯我边界?”
孙权心想,管你说得是真是假,我先试探一番再说。
果然,诸葛亮立刻道:“在下有一策,可助吴侯探清曹军的底细!”
“哦?先生不妨细细道来。”
孙权还是不相信诸葛亮的话,在他看来诸葛亮八成又打算开始胡说八道了。
不过正所谓“兼听则明”,他觉得听一听总没有什么坏处。
“吴侯,眼下曹操最期盼的是什么,您可知道?”
“愿闻其详。”
“曹操最希望看到的,正是您与我家主公,还有刘琦公子相互不和睦,这样一来,他就能坐收渔翁之利!”
“若是在下猜得不错,恐怕曹操不止一次要求您将我家主公与刘琦公子作为礼物献给他,并许诺会不染指江东,不知可有此事?”
对于诸葛亮的猜测,孙权痛痛快快地直接承认下来:“不错!这样的书信,曹操至少已经给我送来过六、七封了,不过全都被我丢进火堆里当柴火了。”
“那么,在下建议,不妨将计就计一次,引那曹贼上钩!”
诸葛亮似乎胸有成竹地说道。
“如何将计就计?”
这次,孙权终于来了些兴趣。
“欲引曹贼上钩,需下重饵,在下愿亲自为使,前往曹营,假意代表我主献降于曹操,实则伺机而动,替吴侯打探曹军水师的军情!”
此言一出,四座皆惊!
诸葛亮这是要亲自去曹营一探究竟!
其中的风险有多大,只要稍微去想一想,即使是孙权,都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这一下,孙权不敢再轻视和小觑诸葛亮了。
且不提此人的能力究竟如何,单论这份胆识,放在如今的江东群臣之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可是一向沉着的刘备,这下可稳不住了。
诸葛亮提出的这个建议,根本就没跟他商量过。
“军师此事怕是不妥,须得从长计议!”
一路走过来,现如今刘备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
可是他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诸葛亮。
“主公,这是唯一的办法……”
诸葛亮也不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可是事到如今他已经别无选择了。
自从和刘备、刘琦还有徐庶等人一起投奔过来后,诸葛亮就感觉到虽然孙权表面上对他们还算以礼相待,但一不让他们参与军政大事,二还暗中派人对他们加以监视。
再这样下去,刘备将永远无法在江东站住脚,更别想有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所以,为了赢得孙权的信任,诸葛亮必须要做一件足够惊天动地的事,至少要立下确实的功劳,为刘备重新赢得加入江东高层的门票。
刘备很聪明,在诸葛亮说出这句话之后,他就意识到了诸葛亮的用心。
他的心中有万般不忍。
可是到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同意。
因为他知道,这或许是唯一能够改变自己处境的办法。
见刘备不再反对,孙权也乐得同意道:“好,难得先生有如此胆识,你只管放手去做吧!”
“谢吴侯准许!”
——
七日后,在襄阳驻扎的曹操,收到了来自刘备的书信。
书信中,刘备称自己在江东过得并不如意,屡屡遭受孙权的白眼和猜测,并担心自己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孙权所害。
所以,他希望能归顺朝廷,恳求曹操能再给他一次机会,如果曹操能准许,他愿意派自己最信赖的谋士诸葛亮乘船渡江前往襄阳,将江东水军的军事机密和布防情况,全部透露给曹操,助他轻易攻克江东。
收到这封书信的曹操乐坏了,之前他还恨刘备恨得是牙根痒痒,现在他却觉得记忆中刘备那副可憎面目都变得有些可爱了。
他最需要的,正是江东水军的相关情报,如果知道了这些,江东很可能弹指可破。
至于宽恕刘备,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完全是小事一桩。
于是他拿着这封信,把楚云、郭嘉、荀攸还有自己的长子曹昂四人全部给召集到州牧府的大堂,商议此事。
“书信你们也都挨个看过了,现在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曹操乐呵呵地冲三人笑道。
“主公,据我军安插在江东的探子送来的情报所说,刘备与刘琦二人,确实不受孙权的重要,孙权表面上对他们以礼相待,但不允许他们涉足江东的军政,可见刘备是因此产生了危机感,所以才想归顺主公!”
荀攸依照已知情报,做出了自认为合理的推断。
听起来煞有其事的言论,郭嘉听了之后,却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荀攸。
“魏王,在下认为,公达之言太过轻率!”
瞬间,荀攸的脸色就开始有些难看了。
毕竟被人当面质疑言论,换做是谁都不会有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