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刘伯温却很清楚,绝不可能这么简单,反问道:“他们将他扛到哪儿去了?刑部嘛?”
在刘伯温看来,陈怀义今日之举,朱元璋绝对不会宽恕。
且不论这封王之策是否是祸国之策,只说今日那陈怀义敢在众多官员的面前扰乱大婚,当面忤逆违背朱元璋的意愿,还不给他朱元璋一点台阶下。
朱元璋就绝对不可能轻饶了他。
否则,日后这满朝大臣们不还有样学样,都如此来?
听到刘伯温的询问,刘涟立马回道:“不,可能是往都察院方向去了。”
闻言,刘伯温心中一惊!
不去刑部,不去受罚。
到都察院去干什么?
去都察院又能做什么呢?
立威!
在这件事上,都察院可以说是最不该去的地方。
不管是刑部,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哪怕是活埋了,他刘伯温都不意外。
可却去了都察院。
唯一的可能就是朱元璋不甘于只是惩戒陈怀义,而是将整个都察院,乃至于他刘伯温所掌控的所谓浙东党给记恨上了。
如今去都察院,就是要在这些言官面前立威。
让他们瞧瞧忤逆帝王的后果。
让他们日后知道分寸。
想到这里,刘伯温忙对着刘涟说道:“坏了!涟儿,赶紧去都察院,叫所有的御史都散班回家,一个不能留。”
可听到这话的刘涟,却还在发愣。
刘伯温罕见的催促道:“快去,快呀!”
可随着刘涟的离开,刘伯温却无奈的长叹一声。
有时候这事情就是这样。
哪怕自己想要低调,想要不露声色的淡出朝廷争斗。
可是现实却不给他这个机会。
甚至推着他往前走。
原本准备前往翰林院的刘伯温,也朝着自己府中的方向走去。
而刘伯温刚刚回到自己家门口,一名将士便突然出现在了他的身后,拱手道:“刘大人!皇上立刻请您去都察院。”
刘伯温问道:“去都察院干什么?”
将士道:“卑职也不知道。”
可刘伯温却说道:“臣,告病。”
说罢,便直接走进了府中。
身后的将士几次喊叫,刘伯温却充耳不闻。
刘府中。
刘伯温替换下官服,穿上了自己的便装,一个人坐在窗前喝茶,同时焦急的等待着什么。
随着天色渐暗。
外出按照刘伯温的话去办事的刘涟,却突然慌张的跑回了屋,对着屋内的刘伯温喊道:“父亲!”
瞧着刘涟上气不接下气,却一句话不说的模样,刘伯温急切的说道:“快说话呀!”
见此,刘涟这才急忙说道:“护卫们赶在儿的前面到了都察院,他们命令所有的御史都出来,当着大伙儿的面,将装着陈怀义的麻袋高高扔向了空中。麻袋落下来,他们捡起来又扔到空中,就这么扔啊,摔啊,直到.....直到将陈怀义生生的摔死了。”
“父亲,还好您不在,真是,惨不忍睹啊!”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虽未看到这场面,却也能想象到。
幸亏自己当时不在。
否则作为都察院的左都御史,他又该如何做。
去阻拦,就是违背朱元璋的意愿。
不阻拦,人心涣散。
刘伯温回了回神,问道:“御史们都还好嘛?”
刘涟道:“全院十三道正副御使,均不堪其辱。准备明日罢朝,集体向皇上请辞,现在正在拟写联名折呢!”
听到这话,刘伯温又是满脸的惊容,喊道:“不成!绝对不成!”
“快去告诉他们,销毁联名折,散班回家!还有!明天早晨一定要照常上朝,不然,就活不到日落了!”
显然,刘伯温对于朱元璋的性情还是十分的了解。
想到他苦苦经营下来的都察院如今遭此一劫,日后还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刘伯温心中忧虑万分。
可还不等刘涟前去做事,刘伯温又害怕刘涟无法阻拦这些御使们的举动,急忙喊道:“罢了。”
“还是我亲自去一趟吧!”
说完,便起身准备外出。
可刚走两步,原本年纪就不小的刘伯温,一时心中焦虑憋闷,刚走了两步便晕倒过去。
第二日清晨一大早。
朱元璋在奉天殿的侧殿中将自己的那些个皇儿们喊了过来。
在太子朱标的带领下,他们一个个走了进来。
进屋后。
朱标率先开口道:“父皇,儿臣将皇弟们都带来了。”
一旁的三位皇子也纷纷对着朱元璋喊道:“儿臣拜见父皇。”
听着自己皇儿们的话,背对着他们的朱元璋却缓缓说道:“跪下。”
闻言,几位皇子包括朱标立马跪在了朱元璋的身后。
而朱元璋这才开口说道:“昨天晚上咱一夜没合眼,咱这心口啊,是又闷又痛。爹想了很多事,爹从来没想过这么多事。”
听着朱元璋的话,朱标连忙说道:“父皇,忧虑伤神,儿臣恳请父皇一定要保重龙体呀。”
然而朱元璋却并没有对这话回应,反而是看向了地上的三位皇子,说道:“朱樉,朱棡,朱棣。”
“你们现在是王了,其实王这个字呀很简单,三横一竖嘛。可它上面那横,代表了天。下面那横代表了地。中间那横代表了苍生百姓。”
“所谓王,就是中间的那一竖!它顶天立地,统领苍生。这王可不好当啊,自古以来,这世上最残痛的事情,最伟大的事,最难言的事,往往都集中在你们这些王身上。”
“所以,当个王不容易呀,实在是不容易。”
“所以咱时常在想啊,如果你们这些娃要是生长在寻常百姓之家,那也是件好事。省得担心天天踩在刀刃子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