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最后,整个事情就开始陷入到了焦灼当中。
一个推辞,一个礼让,来来往往
万般无奈之下,周泰伯逃离出家,南下前往荆蛮人所在。
并且在到了那里之后,直接按着荆蛮人的习俗,断发文身,一改以前容貌装束。
如此一来,发肤尽毁,周泰伯已无资格再继承王位,而原本一直推辞的季历,这次再无其他借口,终于从父亲手中接过王位。
当然。
多嘴提一句。
周泰伯的结局也是很好的。
莫看他在周氏一族,才德可能不及姬昌,但是在南方的荆蛮人眼中,其无异于是大才一般的存在,仅仅只是数年,归附其的人口就有上千家之多,更是被拥立为吴太伯,至今吴越之地还尊其为先祖,并在无锡梅里建有泰伯庙,先贤孔子就曾盛赞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至此。
三辞三让的典故也就流传下来。
而让它成为礼制的则是曹丕,曹丕代汉以后,历代君王无论是登基也好,继位也罢,所有人上位之前都得来上这么一出。
礼制这两字,您明白是什么意思不?
就是甭管您乐意与否,大家都这么做的,你也不能搞那个特殊,就得按着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来。
不然大家这边刚刚请您登基,您就直接答应下来,虽然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可他总是差点味道,而且让大家都感觉您这个人一点也不谦虚,只有在这般你请我推辞,一来二去三下之后,大家感觉火候都差不多了,再继续下去可能就要有点磨叽了。
呐!
这个时候火候就到了。
朝臣看您谦逊,您感觉众望所归,君臣其乐融融,继位这事就完成了。
当然。
此事若是发生在其他朝代,可能还可以这般解释。
到了朱厚照这个时候,弘治皇上就留下他一个独苗苗,皇位他不坐谁坐?
朱厚照若是真来上一个‘四辞’,没准不等旁人着急,这满朝文武先得急疯了。
毕竟其他朝代还有其他皇子可以接替皇位,可唯独弘治一朝是万万不能出现丝毫意外。
不过。
这也就是只是随口一说而已,朱厚照还没有傻到那般地步。
所以当他听到满朝文武想要让他登上皇位的谏言后,根本没有多言,直接就先推辞了事。
而与此同时。
大殿之下的一众朝臣。
在看到朱厚照直接推辞离开之后。
脸上也没有丝毫失落的神情,其间一些人更是轻轻呼出了一口浊气,似乎放下了什么心事一般。
说实话。
众人是真担心。
这太子殿下不按套路出牌,直接就出言应允下来。
如若真出现那般情况的话,不仅仅是朱厚照下不来台,就是满朝文武也不知道接下来该何去何从,毕竟历朝历代的规矩就是这么传下来的,根深蒂固之下,这礼制又岂是那么容易改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