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震惊!我的大军危在旦夕!(1 / 2)

“君侯可知,汝之大军已经危在旦夕?”

庞统的一句话,让于琦脸上堆起的热情笑意霎时凝固,不过于琦很快就反应过来,瞥了徐庶一眼:你这同窗是来投奔我的?还是来给刘表做说客的啊?几百年前的老套路了,想来套路我?当我是吓大的?知不知道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转瞬之间,于琦又续上方才凝固的笑意,笑呵呵的道:“哦?士元何出此危言耸听之语?”

说着,于琦一指身旁的文武群臣道:“我有元直、子羽、子扬为谋主,出谋划策、决胜千里;亦有仲翔、公威、广元为郡守,治民理政,使我无后顾之忧;更有甘兴霸、太史子义诸将为爪牙,斩将夺旗、攻城拔寨,无往不利。”

“君何以有吾之大军已危在旦夕之错觉?”

随着于琦的话语,原本因为庞统的骇人之语而对其怒目而视的众人,纷纷转换神情,文臣们或抚须微笑,或颔首不语,或若有所思,武将们则叉腰昂首,满面威风得意之余不免对庞统侧目而视。

面对于琦的诘问,以及周围神态各异的众人,庞统却面不改色,淡定的说道:“君侯确定要我在这里说出来吗?我此言一出,恐致君侯军心动摇呐。”

说到这里,于琦依旧没有摸准庞统的真实来意,不过既然说到这里了,于琦还真不能不考虑庞统的话,虽然谣言止于智者,但在场的可不都是智者啊。

不过于琦可不会就这么服输,一指左右道:“在场众人,皆我手足腹心,何事不可对他们言?”

顿了顿,于琦正打算继续说下去,一旁的是仪插嘴道:“主公,属下尚有军务处理,请主公允许属下先行告退。

随着是仪开口,周围围拢的文武僚属皆言手中尚有未处理之事,纷纷请命告退,一时间人去院空,唯有是仪跟刘晔在走了两步之后被于琦叫住,让他们两个跟徐庶一起,陪自己接待庞统。

于琦先把庞统请进屋内,让人奉上茶水之后,这才说道:“士元,看在你跟元直同窗的份上,有什么话不妨直言。”

庞统看了看冲自己使眼色的徐庶,抿了口茶,这才不紧不慢的道:“君侯可知,刘景升已经让人携带重金前往武陵,贿赂武陵蛮与五溪蛮,让他们发兵袭扰君侯之后方与粮道?”

花钱请南蛮造我的反?

于琦确实没想到刘表这个大汉宗亲、中原名士会干出这等厚颜无耻之事!如果庞统说的是真的,那这个损招还真能给于琦造成不小的麻烦。

毕竟南蛮跟山越不同,虽然于琦顶了个护南蛮中郎将的名头,但他占据荆南堪堪一年,连长沙、桂阳两地还没收拾利索,更别提偏远广袤的武陵了,根本就没来得及跟武陵蛮打交道。

而山越呢,于琦治扬州多年,早就通过联姻、商贸、募兵等手段,以及剿灭了一些刺儿头、不听话的山越部落,已经使得整个扬州的山越在于琦治下基本变的服帖。这也是于琦能够放心的率领主力大军东出的原因,因为其治下的宗族与山越两大不稳定因素,都已经被于琦收拾的差不多了,不足以对于琦构成威胁了。

但是荆南这边就不一样了,宗族、南蛮、贼寇等人为因素,以及天灾山险等自然因素,哪一样都足以对于琦的战略构成威胁。

说到底,于琦这次进攻刘表,就是趁着曹操跟袁绍对峙而无暇它顾的时机,打一个快攻快进,力争在极短的时间内击溃足够多的刘表军队、占据足够多的地盘,保守目标也是要占据南郡跟江夏两地,获得地缘优势。等将荆州大部都收入囊中之后,于琦再各种手段齐出,慢慢调教荆州内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

说白了,其实就是在赌,这就是于琦的一次战略冒险。

当然了,虽然说是在赌,是在冒险,但于琦还是有一些把握的,譬如说于琦拥有稳定的后方,拥丰富的战略储备,拥有素质更高、意志更加坚定的文臣武将,且摒除了交州与中原,这一南一北两个方向的干扰,可以全力西进。

所以于琦现在就是在抢时间,快打快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南郡跟江夏,如此一来,可以让荆南内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认清形势,也可以达成与贾诩的约定。

一旦行动受阻、攻势迟滞,陷入僵持、对峙的局面,那对于琦来说,才是大麻烦,所谓迟则生变,到时候别说进攻了,光是应付层出不穷的变数就够于琦受的。

所以在听到庞统说起刘表花钱请武陵蛮造自己的反时,于琦着实有些提心吊胆。一来确实是在担心武陵蛮给自己造成的麻烦,二来也是担心,刘表既然能不顾脸皮的花钱收买武陵蛮,肯定不会只用这一招儿,说不得此时还有别的招数已经在路上了。

心思电转之间,于琦的视线落在了正淡定品茗的庞统身上,随即离席来到庞统案前,一揖到底,对着庞统正色说道:“多谢士元告知,请受我一拜。”

“尝听元直说起士元,言到士元少有才名,有凤雏之美誉,如今我府中的东曹掾一职尚未有着落,恳请士元屈就,你我携手,共创大业。”

面对于琦的延请,庞统端坐不动,仅是稍微抬了抬眼皮,那副狂傲的样子看的于琦一愣,于琦倒也没有心头火起,反而新奇的打量起庞统,却见庞统消瘦又刻有沟壑,且左右不对称的双脸上清晰的刻着“恃才傲物”这个词,于琦心中顿时释然——不愧是卧龙凤雏之一啊。

见于琦没有反应,一旁的徐庶生怕庞统惹恼了于琦,当即开口说道:“呃,主公,士元一直就是这副脾气,你不要见怪。”

随即又举例道:“当初刘表欲辟士元为吏,便被士元给拒绝了,后来又举士元为茂才,又为士元所辞,唉,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士元还是这副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