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他来了(2 / 2)

说起于琦的这几位内室,哪一个也不简单,陆筠就不用说了,其背后是吴郡陆氏,以及与陆氏相勾连的吴郡四大家;祖英的身后有义从军;大乔简单一些,但她有一个妹夫比较厉害;至于即将入门的吕绮玲,更有三位叔伯照拂,再加上为她跟于琦牵线搭桥的是仪……

若是换了一个女写手来写,说不得便是一出宫斗好戏。

因为临近年关,除了纳妾跟等待太史慈的归来这两件事,于琦这些天主要的工作内容便是抚民劳军,尤其是彭蠡泽两岸的屯田营,更是于琦的重点关照对象。

从建安元年初置屯田营至今,已经过了三个年头,按照于琦当初设立屯田营时跟这些百姓立得“屯田五年,便可脱藉授田”的约定,再有两年,彭蠡泽两岸的屯田营便要被撤销了。

这两年于琦北征西讨,后勤无虞,彭蠡泽两岸的屯田营贡献了其中大半的粮食份额,为于琦的势力扩张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于琦这次便是来安抚他们的,同时重申了当年的约定,让他们能安心种田缴租。

而在此期间,南昌传来消息:有人投书侯府,言有要使跟于琦相商。

事实上,于琦几乎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投书,然而绝大部分的投书都到不了于琦的手中,直接就被徐庶等值班的僚属给处理了,只要极少数的书信名剌会被交给于琦过目,由于琦决定要不要接见。

从于琦接到书信后的安排布置来看,很显然,这封书信的主人,就是那极少数能被于琦接见的存在。事实上,若非于琦现在正在进行的事情不能半途而废,于琦甚至恨不得立刻回到南昌去见一见这位奇才。

寒冬腊月,彭蠡泽之上水汽氤氲、浮光跃金。

一艘宽阔平稳的楼船上,于琦正与一位黑袍消瘦的中年文士围炉而坐,炉火跳跃,带来阵阵浓香。

于琦盛了一碗鱼汤递给对面的中年文士:“来,文和先生,尝一尝我们彭蠡泽中的鱼汤,这可是北方吃不到的绝味。”

黑袍文士,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贾诩贾文和接过汤碗,小心的抿了一小口,随后眼神一亮,赞许的点点头,随即捧着汤碗小口的啜了起来。

虽然从种种迹象中分析出这伙操着凉州口音的贩马商人很有可能是来自于宛城的张绣部下,但于琦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贾诩亲身前来!据说这家伙不是很惜命吗?怎么舍得离开宛城来南昌亲身涉险?

看了一眼一脸享受的贾诩,于琦有样学样的品尝起手中的鱼汤,场面有些清冷,这也委实怨不得于琦,说实话,于琦对贾诩的感觉有些复杂,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敬而远之”这个词比较合适。

今年已经五十多岁的贾诩,完全当得起老谋深算,或者老奸巨猾这个词语。他跟徐庶、是仪、刘晔等人不一样,这些人都是于琦的同龄人,而且都是陪伴于琦一路走来成长起来的,于琦了解他们、信任他们、放心他们。

而贾诩呢?

于琦实在没有信心能把握住他,说到底,于琦对贾诩的感觉中,恐惧、畏惧之情是占了相当一部分的。

再加上于琦现在身边谋臣众多,说一句谋士如云也不过分,所以即便面对贾诩,于琦也没有做出“舔狗”的姿态。

而且以贾诩的性子,其两次潜入豫章,肯定是带着某种目的来的,这次更是现身相见,想来是已经做出了决定,不管于琦现在做什么,都不会让贾诩轻易改变主意。

想通了这点以后,于琦便能平常心来招待这位“乱国毒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