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你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意志(2 / 2)

对于琦来说,这是一个相当有诱惑力的设想。

什么?才占了一个扬州,连江南都没全占就想着北伐的事了?

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琦本就底子薄弱,再不利用穿越者的这点优势走一步算三步、抢占先机的话,那还玩个蛋啊。

所以于琦现在就要去秣陵实地走走看看,看看是不是要把治所从南昌迁来,看看是不是要跟孙“大帝”那样在钟山下另筑一城。

经过将近十天的行军,于琦一行终于抵达秣陵。

秣陵城倒是没什么好看的,照例宴请了当地的官吏豪强乡老,又到田间地头巡视了一番春耕春种情况之后,于琦便来到了秣陵城偏西北方向上的钟山,站在钟山上远眺:大江如龙、东南形胜。

“妙,妙啊。”

一声抚掌称赞的声音打断了于琦的远眺,循声望去,却是新近招揽过来的张紘正面露激动之情。

于琦并没有因为张紘的擅自开口而有所不悦,反而饶有兴致的询问道:“子纲,你看出了什么?妙从何来啊?”

张紘峨冠广袖,站在一块巨石上临风展臂,激动的道:“龙盘虎踞,形胜之地,此地有王霸之气啊。”

“君侯请看,这万里长江便如巨龙,东面便是龙头,而咱们脚下这钟山,便是巨龙颌下之龙珠,占据此地,便扼住了巨龙之咽喉,则长江两岸之气尽汇于此。”

“君侯再看,这山下便是古之金陵,金陵,楚武王所置,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

言罢,张紘舒展双臂,似要拥抱这方天地,望着于琦脸色潮红的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也。”

望着一众文臣武将因为张紘的一番言语而窃窃私语、各有所思的样子,于琦心中暗笑:什么王气,说的跟真的似的,张紘肯定没听过‘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句子。

再说金陵固然是六朝古都,但这些朝代可都国祚不长啊,而且除了我大明,都是偏安一地,说是王朝,不过是些割据政权罢了。

不过张紘所谓的“王气”之说,在这个时代还是相当有市场的,人们就信这个。

而且还有个问题于琦不得不考虑进去,那就是出身的问题,这个时代的人们都特别看重出身,诸侯如此,帝王亦是如此,君不见强如李二,也要认老子当祖宗。

给自己找一个牛逼过的祖宗,从出身上提高自己的正统性,这是历代帝王都不能免俗的事情(除了我大明)。

于琦喜欢打算的长远一些,在长远的打算中,假设自己统一天下,要不要从出身上给自己找一个牛逼的祖宗?如果还不够的话,是不是还要再加上一些玄奇之语,譬如“王气所在,帝王之宅”来增加自己身上的正统性、神秘性?

有必要吗?

且行且观吧。

真到了那一步的话,有的是文人墨客为自己鼓吹,而于琦现在要考虑的是:要不要把治所迁到秣陵?要不要在钟山脚下重筑金陵?

这不单单是迁个治所,或者筑个城的事,这是体现于琦的战略意志、体现今后战略方向的大事。

部下们都是些聪明人,而聪明人的主观能动性会强一些,若是自己把治所迁到这里,在部下们的眼中,是不是预示着自己将把主要力量放在北伐,或者固守偏安上?而部下们的观念一旦形成,他们就会为了这个主观臆断而行动。

就拿张紘来说,张紘刚刚被招揽过来,他不知道于琦的战略规划,所以当他看到于琦特意拐到秣陵并登上钟山远眺之时,他会下意识的觉得于琦是想把治所迁到这里来,于是他开始引经据典为于琦找理由。

很显然,张紘是个聪明人,而像张紘这样的聪明人,于琦身边还有很多。

到了于琦现在这个位置,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有心的部下们揣摩良久,这是于琦希望的,又是于琦不希望看到的;就像于琦希望部下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又不希望部下们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一样。

矛盾,就是这么的对立又统一。

看着越发嘈杂的部下们,于琦轻咳一声:“好了,此事容后再议。”

于琦的不承认、不否认的态度,让一些部下为之振奋,而如是仪、刘晔这等知道于琦战略规划的,则若有所思:自家主公可从来不会做这等无用之事,他特意拐个弯跑一趟秣陵,定是有什么深意隐藏其中。

会是什么呢?

在秣陵待了几天后,于琦便离开秣陵南下,经芜湖抵达宛陵,在宛陵盘桓几日后,于琦便领兵直抵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