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要不要现在停止扎营,现在就起兵北上?”
“不用”,于琦略做思考,便拒绝了徐庶的建议:“我们不但不能着急,按照原计划,让将士们修整一晚,明天一早再拔营北上;告诉火头军,明天早上给将士们做顿好的,再传令各部将校,让他们都给我打起精神来。”
当天夜里,于琦接到李通送来的军报,言道他在寿春城下遇到了曹操的大军,不过从曹操的大军只在城北跟城西两侧扎营能看的出来,他并没有跟于琦起冲突的打算,不过也没有想让于琦占便宜的打算。
放下李通的军报,于琦不由的起身走出营帐负手北望,初冬的夜空下,北天的北斗七星格外醒目,而东方夜空上的明月虽不圆满,却依旧是这夜空中最亮的那颗,就如同此时此地汇聚在寿春城下的那里两个英雄豪杰。
于琦自认为不是一个英雄豪杰,他能走到今天,除了亿点点努力跟运气之外,完全就是凭借穿越者的优势罢了,就算到了今天,于琦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主君,他依旧在学习、在观摩、在适应。
明天,应该就能见到曹操跟刘备了,这个时代中士族豪门与平民黔首两个阶级的杰出代表,这个时代中最成功的两个主君。
在他们身上,于琦希望能学到一些东西,同时,也想从他们身上,检验一下自己这两年多以来努力奋斗的成果。
“主公,夜寒露重,小心着凉”,随着徐庶的话音,一件厚重的大氅被徐庶拎着披在于琦的肩膀上。
“刚才我听到动静,可是李通送来的消息?他遇到曹操的大军了?”
“是”,于琦拽了拽大氅的领子,同时把李通军报中的内容跟徐庶大体说了说。
“曹操这是想称量称量咱们的本事呢,”徐庶直接点破了曹操这么做的用意,随后话锋一转道:“不过这对主公来说也是好事。”
徐庶的上一句话,于琦心中明白,因为他也是这么想的,但是徐庶的后一句话,于琦就有些想不明白了:“元直此言何解啊?”
“曹操分占寿春城北、西两侧,而把城东、南两侧留给主公,这说明他无意与主公争夺淮南,此战只为讨灭袁术,一旦攻占寿春,曹操就会退出淮南。”
于琦略作思考,便醒悟过来徐庶这番话的意思,若是曹操有意淮南,那么他就不会仅占据寿春的西、北两侧,还是会将寿春团团围住,最不济也要把寿春的东、南两侧中的其中一侧给占了。
明白了其中的关节之后,于琦也就猜出了曹操的打算,这却是跟之前猜测的“曹操想称量称量江东军的实力”相联系的,若是江东军能突破袁军的防守,攻入寿春城,那曹操对自己会是什么态度?若是江东军战力孱弱,打不破袁军的防守,只能靠曹军破城,那曹操对自己又会是什么态度?
不管曹操是什么态度,在这种关键时刻,于琦都不会藏拙,他就是要横空出世,他就是要一鸣惊人,他就是要让天下的人都看看,他们江东军是一支能打敢战的强军;让士族寒门的英才们放心来投,让躲避战乱的百姓们安心在江南扎根——于琦就是要通过这一战告诉他们,江东军能保护他们,能给他们未来!
说话间,另外几位营帐紧挨于琦大帐的属下听到动静后也陆续出来,随着徐庶把李通的军报内容告诉他们,众人顿时明白过来,一番低语之后,皆不约而同的望着于琦,显然是在等于琦的决定。
而于琦也没有让他们多等,当即就把他决意“大打、狠打、往死里打,打出威风、打出气势、打出江东军的名头”的想法说了出来,不出意外,迎来了众人的一片认同。
当然认同,都到了这个时候,还想着藏拙,就不怕藏着藏着藏成煞笔吗?就不怕连自己人都觉得自己不行了吗?
于琦的决定,在他们眼中,乃是正当其时的英明决定,就算于琦不说,他们也要劝说于琦这么做的。
“对了,子敬啊,粮草准备的怎么样了?明天多备些粮草,我要向朝廷献粮。”
“主公放心,已经备好了五万石军粮,足够四万大军两月之用。”
“不够,传信给石韬,让他加紧督运粮草,在年前争取再运五万石粮食过来。子敬,你盯着点,等到后续这五万石粮食运来,先不要记着交割,待我跟曹操做笔交易,若是能成,这五万石粮食再给他不迟。”
望着于琦脸上莫名的笑意,众人不由的一阵无奈:这还没见面呢,主公就开始算计曹操了。
当然要算计,于琦又不是冤大头,十万石粮食都是江东的老百姓辛辛苦苦忙活一年种出来的,是民夫们顶风冒雪送上来的,也不是让于琦崽卖爷田心不疼的拿来肆意挥霍、浪费的。
如果说前五万石粮食是于琦用来完成是仪之前出使时定下的盟约,同时也是用来邀名的;那后面这五万石粮食,就是于琦用来跟曹操缔结新的盟约,用来获利的。
名跟利,他于琦都想要。
第二天一早,夹杂着肉味的米香传遍了军营,在于琦吩咐加餐的命令下,数万将士饱餐一顿,随即在各部将校的指挥下,士气高昂的一路北上,直奔此行的终点——寿春。
而于琦,也跨在战马上,顶着凛冽的北风去见他心心念念的那两个人,他们中间,终究有一个人会成为自己的一生之敌。
或许……两个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