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顺风浪逆风强的曹老板(1 / 2)

“唉,曹司空耽于美色,以致兵败丧师,不仅丢了子侄、大将的性命,更使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可惜了啊。”

建安二年五月初八,袁术于三天前在淮南寿春正式登基称帝的消息终于通过正规渠道传到了于琦的耳中,与之同来的,还有几则非正规的小道消息。

其中有一条关于曹操的消息是于琦比较感兴趣的,那就是今年曹操西征张绣,结果战后看上人家了婶子,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其实于琦本来也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但前段时间不是忙嘛,结果就把这件事给忘了,直到接到荆州来的商队传出的消息,这才想起来:曹操今年征张绣啊。

而且曹操征张绣征上头了,年初第一次征张绣一夜浪翻,死了一个儿子一个侄子跟一个爱将之后,随后又接连发动了两次征讨,从于琦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就在五月,曹操刚刚发起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征讨张绣的军事行动。

得到这个消息后,于琦心中大呼:失算了啊。

于琦原本想着等袁术称帝后,由曹操出面跟袁术对线,抗住袁术的主力,他则从后方出兵,掏了袁术的老家。

设想的很美好,现实却教于琦什么叫“计划不如变化快”。

等到曹操得到袁术称帝的消息后,再从西征张绣的途中返回,再整兵备战,少说也要几个月后了,这让满心期待渡江北伐的于琦心中难受不已……唔,于琦转念一想,便也释然:其实也好,延后两个月,正好避开即将到来的梅雨季节。

这个年头,连砂石硬化过的道路都稀少,雨水浸泡过后,泥泞难行,别说打仗了,行军都困难,更别提因此而造成的后勤输运压力了。

既然如此……于琦想起了一些他一直想做,却没来得及做的事情:正好趁这个机会把这些事情给解决了。

不过在这之前,针对袁术称帝这件事,于琦作为大汉的忠臣良将,该表现出来的态度还是要表现出来的。

所以于琦一面令徐庶草拟讨袁檄文,一面以虞翻为使者,绕道徐州出使许昌。至于派虞翻出使的原因,自然是想向天子及朝廷展现自己身为大汉忠臣的态度,包括对待袁术的态度,包括向朝廷进贡。

与此同时,于琦还派人前往丹阳,召回丹阳太守是仪跟丹阳校尉太史慈,太史慈都来了,于琦的另一位方面大将,楼船校尉甘宁自然也不会被落下。

于琦的手下诸将中,除了李通驻守皖县、许干驻守柴桑之外,剩下的都被于琦召回了南昌,毕竟当前还是先军政治,军事先行,军议的时候可少不了他们。说是“他们”,其实也没几个人,也就太史慈、甘宁、朱武、朱桓、徐盛、董袭、蛮王几人而已,至于作为降将的蒋钦、凌操、陈武等人,还不够资格出现在这次军议上,于琦还期望他们在这次的北伐中奋勇争先,杀一个前程出来。

至于把这些武将都叫回来,倒也不是真的想让他们议出什么,其实这次北伐的基本战略,早在鲁肃还没北返之前,于琦就跟徐庶、鲁肃等人商议好了,这些把这些武将叫回来,除了想让他们听一听军议结果,拾遗补缺之外,主要还是想要让他们明白并贯彻这个战略,同时还有其他事情需要安排给他们。

“……好了,以上就是这次北征袁术的战略,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刺史府的大堂,难得的开启了一次,在徐庶说完议定的北伐方略之后,于琦接着问了一句,问完之后,便开始环顾堂下的一众部下,尤其是武将那两列。

这么一看,于琦暗自满意:人数多了以后,这大堂终于不像以前那样显得空旷冷清了,而左右分列的文臣武将,也显的颇有气势。

随着于琦的问话,几个武将先是相互看了看,接着便交头接耳起来,窸窸窣窣的,加上堂内的回音,于琦也听不清他们在说说些什么,不过于琦也不好奇,甚至想换个姿势坐着。

没让于琦等太久,以太史慈、甘宁二人为首的武将便齐声表态:他们没什么需要补充的。他们还询问于琦:“主公还有什么需要吩咐的?”

很显然,他们都听到了什么风声。

“这次出征,因为袁术叛逆的缘故,西边的刘表不会做什么小动作,州内的贼匪也在前两月扫荡的差不多了,可以说是外无患内无忧,所以这次北征,我只打算留少量兵马守家,剩下的将士全部拉出去。”

“除了水师之外,你们各部都要扩编,接下来的两个月,就是你们跟新扩充的军卒熟悉、磨合的时期,你们都给我用点心,这些北征,我希望能打出我们江东子弟的威风来,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