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真假种田专业户(2 / 2)

于琦如何不知道这些才是正途,只是出于穿越者的倔强,他还想试一试,哪怕只是小范围内的试行一下呢。

“你说的我已知晓”,于琦点点头道:“那就在新寓先试验一下吧。”

“另外,仲翔你身为治中从事,要跟刘晔一起,督促好各郡县,确保各郡县将兴修水利这件事落到实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你就辛苦一些,不管是派出吏员巡视,还是亲自下乡抽查,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

就在江南各地忙于春种之际,各种捷报也是纷至沓来。

之前被于琦安排带兵前往各地平定匪患的将校,仿佛约好了一般,在最近几天纷纷传来捷报,捷报之多,让被于琦带在身边进行培养的陆逊、朱然等小将都眼热不已。尤其是陆逊,本来是陆家着重培养的读书种子,没想到上次周泰来袭,陆逊临危受命率军搏杀了一次之后,似乎觉醒了军略的属性。

也不知是不是被人怂恿的,三番两次的来找于琦,想向于琦求取一支兵马,也外出剿贼,甚至就连陆筠,也都帮着陆逊吹了吹枕边风,于琦无奈,只能以陆逊为屯长,朱然、吕蒙为队率,率领一支二百人的队伍前往南昌左近的余汗县进行剿贼。

这么多队伍派出去,除了捷报频传之外,也有一些意外的消息,譬如说由许干、蒋钦率领的水师巡航剿贼小分队,就在追剿长江水匪、巡护长江水道之余,间或往南昌送来一些人口,其中不乏由丹徒、秣陵、柴桑三地招贤馆送来的贤才。

在于琦设立招贤馆一个多月的时间后,终于见到了成效。

三地招贤馆所送贤才,多为读书人,也有自恃勇武的游侠豪杰,不过大多都是寂寂无名之辈,也正是如此,才衬托的其中偶有一二的贤才是多么的难得——郑浑,就是这么难得的一个贤才。

郑浑,与其兄郑泰避祸淮南,受到袁术礼遇,其兄郑泰与去岁那场发于荆州的大疫中病殁,如今见袁术行为叛逆,断定淮南即将陷入战乱,便先往江南避祸,恰逢于琦沿江设立招贤馆,便前往自荐,于柴桑招贤馆登庸。

“阁下便是郑文公?”

得到柴桑送来的公文,于琦高兴的不得了,毕竟这可是他设立招贤馆以来,甚至是于琦穿越以来,第一个主动前来投效的文臣属性的历史名将。

是以在得知郑浑即将来到南昌的消息后,于琦便亲自到渡口迎接。

刚刚从摇晃的战船中离开,踏上坚实的大地,郑浑还没来得及舒缓精神,就被突然出现在眼前的英武青年堵住。

郑浑虽然以前常年托庇于其兄郑泰身边,被郑泰认为是讷于言辞的性格敦厚之人,老是担心这个弟弟独自在外的话被会欺负,但郑浑能提前看出淮南将乱、袁术必败,又岂是愚钝之人?

再说了,谁规定的讷于言辞就等于脑子愚笨了?

所以就在于琦行礼起身的这一瞬间,郑浑就判断出了于琦的身份,当即涨红了黝黑的脸色,慌慌张张的给于琦行礼:“郑浑见过于使君。”

至于于琦是怎么从黝黑的脸庞上看出脸色涨红的,这却简单,其中诀窍便在于看耳朵:耳廓涨红之时,脸色肯定也是涨红的。

看着面前这个回礼之后便欲言又止、神色拘谨的黝黑壮实的青年,于琦瞬间就看出了郑浑的窘迫:好家伙,感情这位种田小能手还是个社恐患者。

没错,于琦之所以亲自来到渡口迎接郑浑,除了前面说的那条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于琦知道这位郑浑郑文公乃是汉末时期难得的种田大家。

汉末群英璀璨,不缺名帅猛将,不缺谋臣治才,甚至连青史留名的名医、半仙都有好几个,只有这郑浑,是汉末三国时期唯一一位点了种田专精的“著名农民”。

这对于忧心旱灾的于琦来说,无异于天降魁星,尤其是他还是个社恐患者。

于琦咧嘴一笑,上前攥住郑浑的粗糙的大手,那堆满脸庞的灿烂笑容让郑浑心中一松:这于使君,看起来真是个和善好相处的人啊。

这南昌,算是来对了,大兄泉下有知,想来也能放心了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