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说一句文臣如云武将如雨不为过吧(1 / 2)

“老师,您尝尝这个茶”,于琦斟了一碗青碧色的茶汤呈给朱皓:“这是我在钱塘的时候,当地人送给我的茶叶,用开水冲泡过后,清香甘甜、回味悠长。”

在朱皓饮茶的时候,于琦顺便介绍起这份茶叶的来源:“在钱塘城西,有一大湖,湖之西北有一山,山上有几株老茶树,当地人常采开春后新发之嫩芽,晒干之后再用开水冲泡,味道极佳,据说还有宁神明目、清肝利胆的功效。”

朱皓是正月里过了上元节之后来的南昌,他是以天子使者的身份来宣读朝廷加封于琦为扬州刺史的诏书的。

两人见面之时,各自唏嘘不已,经年未见,再见时已是天差地别。

彼时于琦为丧家之犬,在孙策兵锋下带领族人背井离乡,而朱皓受困于诸葛玄,不得不轻身前往丹徒向刘繇借兵;如今一别经年,于琦已经覆灭孙策、全取江东四郡之地,麾下精兵数万,良臣猛将不计其数,而朱皓却是形容枯槁、意志消沉,从光禄勋的位置退了下来,打算回乡安置完朱儁的遗骸后,便在家乡结庐而居,不复出仕。

于琦怎么会让朱皓就这么隐居起来呢?他正在为没有合适的军校负责人而烦恼呢,可巧朱皓就来了,于琦怎么会放过他呢?这次过来,就是为了劝说朱皓的。

“嗯,不错”,朱皓放下茶碗,满意的点头道:“这是老夫从未喝过的全新饮品,甚好,甚好。”

朱皓这段时间在于琦这里好吃好喝的,不论是精神还是体魄,都逐渐变好,再也不是刚见面时的消瘦模样。

“老师”,于琦凑上前去,笑嘻嘻的道:“老师您看,您喝也喝了,学生想求您办件事,您看……”

在朱皓的侧目以视下,于琦故作羞涩却毫不犹豫的道:“如今学生的队伍越来越大,各级军官素质不一,学生就想设立一所讲武堂,专门给各级军官传道受业。老师您身负师公一生所学,实乃当世兵学大家,是以学生想请老师来做这个教授。”

“我也知道老师这一年多来心力交瘁,所以我也不敢催您,您看您接下来要回乡结庐而居,为师公守陵,恰好可以借这个机会整理一下师公的用兵心得,整理出一份能够让那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军官都能听得明白的带兵纲要。”

于琦的“厚颜无耻”让朱皓都为之侧目,不过朱皓这一年多来跟随朝廷脚步的经历,也让他看开了很多,面对于琦的“过分”请求,朱皓也仅是付之一笑:“也罢,老夫就豁上这把老骨头,最后再助你一次吧。”

朱皓说完之后,抚须沉吟了一会儿,又继续说道:“老夫的长子,年纪比你稍长一些,跟随老夫多年,粗通军略,你留在身边试用一段时间吧,若是得用,便留下,若是不得用,你便给我送回来。”

“哈哈”,于琦靠近朱皓笑着道:“老师还是心疼我这个弟子啊,知道我身边缺乏人才,便把师兄给弟子送来了,别说师兄尽得老师真传了,就算只得了老师三成真传,也足以统率一军了。”

于琦答应的痛快,朱皓反而没有太过高兴,而是板着脸道:“军中不可儿戏,岂不闻纸上谈兵之故事?总之你先留在身边历练历练吧,切莫让他一开始就执掌兵权!那是在害他,更是在害你!”

“多谢老师提醒,弟子省的。”

“你明白就好,回头我让他来找你”,朱皓说了一句,随手拿起于琦放在桌案上的茶叶包:“这茶叶我挺喜欢的,我就不跟你客气了。”

眼睁睁的看着那仅有的一包极品雨前龙井被朱皓收进怀里,于琦心疼的暗抽了两口凉气,强作欢颜道:“本就是孝敬您的,原打算给您送过的,您给拿走了,倒还省的弟子多跑一趟了。”

“呵呵”,朱皓轻笑着挥了挥手,在于琦的恭送下头也不回的离开了书房,返回他居住的侧院——自朱皓前来南昌之后,于琦便把朱皓接进府中,安顿在侧院之中,由陆筠亲自调配药膳将养身体,若非如此,朱皓的精气神怎么会这么快恢复?

回到房中,竟见徐庶坐在桌旁,正拿着一个茶碗自斟自饮,悠哉的很。

见于琦进来,徐庶笑眯眯的道:“主公,这茶叶是真的不错,什么时候赏我一点尝尝?”

“没了,全没了”,于琦没好气的道:“刚才都让老师拿走了,不过我已经传信给吴县了,让他们把今年的茶叶都给我留下来。”

“对了,你这个时候过来,可是让你整理的东西有了结果?”

自于琦全取江东四郡,回到南昌又接任扬州刺史以来,已经过去了好几天,这些天,于琦便让徐庶会合各部将校,拟定了一份功劳薄,记录了去年下半年连番征战以来的有功之士及其所立的功劳。

有功不赏,非明主也。

将士们在前方流血拼杀,有功,然而功劳并不仅仅是在战场上的,后方的很多工作,其重要性并不比前线拼杀低,要不然萧何也不会是三杰之首了。耕作、织造、商贸、转运……等等,这都是功劳,有功不赏,有劳不酬,当的哪门子主公?

厚厚的一摞名单,记录了从孟建、是仪等人到普通士卒的功勋功绩。

这其中的很多人、很多事,于琦都有印象,甚至其事迹于琦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诸如太史慈、甘宁等人的功绩就不用说了,譬如这一条:陆逊,防守南昌城,挫败孙策部将周泰偷袭南昌城的阴谋,并击杀周泰,使南昌城免于战乱,记大功一件;还有这一条,李通,就任皖县令以来,数月之内剿灭境内山贼水匪十余次,境内为之一肃,垦荒数百亩,招揽流民两千多户、几近万人,记大功一件。

像陆逊、李通这样的,虽然没有太史慈、甘宁那样的赫赫战功,但他们的功绩,并不比后者低多少。陆逊、李通这算是默默有闻的了,还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他们同样是于琦全取四郡的功臣,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送走了徐庶,于琦又反复审阅了这份名单,还提笔涂涂改改了几处,随后便在书房内负手踱步,偶有所得,便会在一旁的纸上记下来。

《左传》有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司也。于琦的理解是“器”,指的是公器,专指权利,包括军权、财权、人事权;“名”指的是名义、名分、大义,包括封赏、祭祀、典书等,这是主君的司职,万万不可假手于人。

而对有功之臣的封赏,既属器又属名,唯有于琦自己可以操弄,徐庶也是知道这点,所以在把名单奉上之后便主动告辞离开了。

对部下的封赏,是件大事,封赏合适到位的话,是对部下之前所立功劳的酬赏,对未来继续努力的激励;封赏的不合适的话,不但不会起到酬赏激励的作用,还会适得其反,在部下的心中埋下怨愤的种子。

经过连夜斟酌对比,于琦终于拟定了最终的封赏名单。

其中徐庶以参赞谋划之功,升为别驾从事。别驾从事,全称为别驾从事史,《百官志》有云:别驾者,别乘一专车,故谓之别驾,职责是从刺史行部、录众事,通俗点讲就是刺史的副手,俗称常务副刺史,主持刺史府日常事务。

于琦的老部下中,个人司职变化如下:是仪为丹阳太守如故;孟建除豫章郡丞之职,擢为豫章太守;虞翻除会稽功曹之职,擢为治中从事,主钱谷薄书;刘晔为主簿,主录阁下众事、省属文书;以太史慈为兵曹从事,主兵事;石韬除南昌县令之职,擢为功曹书佐,主选用,许劭为月令师,主时节祭祀;于吉为医官令,掌医学院事;刘繇之子刘基,入职亲卫,被于琦带在身边以作培养。

以上人中,虞翻是个例外,之所以算在老部下中给予拔擢,相识较早算是一个方面,能力出众、立有功勋也算一个方面,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虞翻是会稽郡本地人,是于琦这次提拔的高级官员中唯一个江东人士,算是于琦给江东士族的一个定心丸。

毕竟于琦的这些老部下中,没有一个是江东人士,竟全是江北人,其中徐庶、孟建、石韬是豫州颍川人士,且是同乡好友;是仪跟太史慈是青州老乡;刘晔虽然是扬州人,却是九江成德人士,地属淮南,在江东人眼中同样属于江北出身,而于琦目前的地盘全在长江以南,必须考虑、照顾到江南士族的感情、意愿。

除了虞翻之外,吴中四族中的顾雍,被于琦任命为簿曹书佐,主簿书,被于琦留在身边听用,算是正式进入于琦的官员班子,成为于琦考察的对象。另有陆逊,被于琦充入亲卫当中,跟顾雍一样,被于琦留在身边培养,加上跟于琦亲戚关系,虽无实职,日后前程却不可限量。除此三人,另有会稽故吏、山阴人贺齐,被于琦任命为会稽郡南部都尉,负责征讨、收服会稽中南部的百越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