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主角若是全知全能就好了(2 / 2)

说着,李通又对于琦道:“主公,末将想请主公赐末将就地募兵之权。”

“可”,于琦应道:“我既已许你便宜行事之权,便万事由你。”

顿了顿,于琦又正色叮嘱李通道:“不过有一点我还是要叮嘱你,募兵可以,万不可有强征强募之事,更不能有欺民残民之举。”

“对了,攻下县城之后,我允你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于琦的话让李通眼睛一亮,当即起身冲于琦行礼道:“多谢主公信任,请主公放心,末将定全力以赴。”

议定之后,于琦这才看向徐庶:“元直,你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徐庶凝眉思索了一阵,缓缓摇头:“回主公,庶并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如此,便按方才之议,各司其职吧”,说完,于琦又拉着甘宁、是仪跟李通的手,分别将破敌、袭后、丹阳等三线战场托付给他们,随后便各自散去,是仪跟李通还要连夜赶回丹阳,尚有数日路程,更是耽搁不起。

第二天,于琦跟徐庶站在彭泽县城东北临江的小石山上,北瞰滚滚长江。

在他们身后不远处,还立着一座简易的烽火台,说是烽火台,不过是几根木头搭

了个架子,上面放了两个人、一堆柴火罢了。

类似这样的烽火台,于琦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沿江建立了上百座,一旦发现刘勋大军的踪迹,这些烽火台就会燃起篝火,并相互传递,最终把消息传递到于琦手中。

刘勋的行动比于琦想象的要迟缓很多,他都整军北上准备迎战了,还没见到刘勋大军的影子呢——效率也太低了。

望着脚下流淌了成千上万年的长江,于琦忽然想到了一个绰号:铁索横江。

若是自己提前铸好两根能横跨长江、湖口的铁索,把长江、湖口一拦,任由刘勋能耐再大,在没损毁铁索之前,也休想前进一步。

可惜豫章无铁,又不似南阳那边设有铁官,有铁锭储备,可以壕气的打造拦江铁索。铁器始终是制约自己军事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缺铁,于琦军中至今没有多少铁甲,逼得于琦不得不大量使用皮甲来代替铁甲。

但是皮甲的防御力终究不如铁甲,于琦设想中的重甲步兵,至今连一个队的铁甲都凑不出来,逼得于琦派出了好几支探矿队,探索郡内的煤矿跟铜矿。因为于琦记得豫章郡内是有大铜矿的,而且开采也算便利,若是开采冶炼条件也能达到,能够大量出铜的话,于琦都打算用铜来代替铁,打造铜甲装备军队了。

铸钱?

不冲突啊,大量出铜的话,完全可以铸钱、铸甲同时进行嘛,而且于琦也不是长期拿铜来铸甲,等于琦打下了南阳,便有足够的铁来替代铜作为铸甲材料了。

打南阳?这不是必然的嘛,不光是南阳,于琦眼馋整个荆州都很久了,前段时间又经过桓阶的描述,于琦更是对荆州势在必得了。

有些人有些事就是不经念叨,于琦刚鄙视完刘勋的效率,徐庶就提醒于琦:远处冒起了狼烟,必是刘勋出兵了。

看着远处渐次升起的狼烟,于琦不惊反喜,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算来了。

看着摩拳擦掌、翘首以盼的于琦,徐庶不得不出言提醒道:“主公,从第一座烽火台到这里,有一百多里呢,从第一座烽火台发现刘勋的踪迹点燃狼烟算起,主公至少还要等半天时间才能看到刘勋大军的影子。”

于琦张口结舌,又福至心灵,忽然对徐庶道:“我听说以前有投石车的,怎么一直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啊?”

若是有射程达到数百步之远的投石车,沿江架起一排,待刘勋大军经过的时候一波齐射,定能收到刘勋交出的“过路费”。可惜的是自己穿越一年有余,竟没听人说起过这个,明明先秦时期就发明出来了,莫非失传了?

徐庶显然没想到于琦会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不过这一年多来,徐庶对于琦突然冒出的许多奇奇怪怪的想法、说法都见怪不怪了,若是问起,得到的答案肯定是“在某本古籍中见过”,若是再追问是哪本古籍的话……却是失了为臣的本分了。

为难主君、故意让主君难堪,不是有违为臣本分是什么?

徐庶毕竟是半路出家,不似那些士族出身的世家子,从小就通读经史,见识广博,对于琦的这个疑惑,徐庶也只能爱莫能助:“主公恕罪,庶并不知道主公说的投石车是什么?许是大汉承平数百年,其工艺失传了也未可知。”

说完,徐庶琢磨了一下于琦的话,又疑惑道:“主公说的投石机……从名字来看,似乎是投送石块的器械?可为攻城守城之用?”

“不错”,于琦点点头,还伸出胳膊,使手臂弯曲、手掌虚握,做抛送状示意道:“顾名思义嘛,就是用杠杆原理,把石块、泥蛋抛送出去的器械。”

说着,于琦望着江面,语气中难掩兴奋的道:“若是有这么一排投石机,我能砸的刘勋再也不敢南下!”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庶在一旁重重点头:“主公放心,待此战过后,庶一定查阅古籍,替主公造出这投石机来。”

于琦闻言也是不住点头:“嗯……是应该造。”

说完之后,于琦拍拍脑门,颇为懊恼:怎么才想起这个,若是能早些想起来,依着种花家匠人们的心灵手巧,说不定现在都吃透了原理,都给造出来了。

若是有几百架投石机相助,这一战自己定能轻易取胜——可惜没有如果啊。

摇摇头,将这个想法甩到脑后,于琦便下令全军:埋锅造饭,准备迎战。

晌午时分,刘勋的大军准时出现在彭泽北部江面,船列如墙、桅密如林,望之便压力顿生。

这一战,终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