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作用就是以后会跟其他的同类文章一道,被编撰成书,农书,成为官府指导稼蔷的指导性意见,也是官府委派农官的必修材料。
除了关于增产的耕作改良经验之外,还有农具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良意见,桑基鱼塘的优点总结及推广建议,果树的多种嫁接组合及后续观察,禽畜圈养与散养的不同及增加繁育能力的几种试验,可食用野果、野菜及野蘑的画影图形……
尤其是最后一条,为了感谢于琦这个族长带领于氏宗族发展的越发壮大,也为了向新主母表示敬爱的心意,族人们纷纷送来自家养的鸡,以及山上采的野菜、野蘑,让陆筠尝到了鲜美的小鸡炖蘑菇。
七天时间转瞬即过,当然也不是非要卡死七天这个时间点,只是到了这一天,一封从南昌送来的书信逼的于琦不得不离开新寓,返回南昌。
虽然不知道孙策在酝酿什么大动作,但既然知道了孙策在酝酿什么大动作,于琦自然不会无动于衷。除了派人通知是仪跟严白虎,让他们加强防备意识、增加对吴中地区的刺探之外,于琦还针对百越山民发出了募兵,或者说是雇佣公告。
之所以要从百越山民中募兵,除了他们都是合格的山地步兵,战力成型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原因之外;也有因为官府手中有粮,有底气征募山民卖命,同时因为冬天快来了,征募山民下山卖命赚钱,也可以减少山民因冬天没粮过冬而下山劫掠的原因。
在北方,骑兵是一支军队的核心,是撒手锏,是衡量一个势力强弱的评判标准,但在江南,水师跟由越民组成的山地步兵才是核心。不服的话,让在北方跑惯了平地的士兵翻山越岭试试?保管爬一个山头就累的气喘吁吁了,哪还有力气打仗?山民呢?披甲负重爬两个山头都不带大喘气的!
这是优势,优势就要发挥出来。
因为有于吉老神仙的加持,于琦在百越山民中的声望非常高,再加上祖英的身份,更令越民们对于琦心生好感,所以在于琦发出征募令,并随附征募条件:月发糙米一斗,战场上砍一个首级可换糙米一斗或麻葛一匹,战死者亦有每年一石米、可领十年的抚恤政策,更有作战勇猛者,可选择加入官军,同享封官授田的政策。
尤其是最后一条对山民的吸引力之大,堪称难以想象!不光是那加盖了官府大印的公告,更是因为有成例在前。之前随祖英下山,后来被于琦编入军中的几百山民,就享受跟汉人军卒一样的待遇:军功授田、月俸斗米,其中不乏因勇武而担任伍长、什长之类的低级军官的。
这就跟商君立木一样,对这次于琦的募兵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随着于将军募兵的消息传遍群山,正因为天气渐寒而为即将到来的冬天所需的衣食担忧的各部山民,纷纷走出寨子,汇聚到南昌城外。短短几天时间,南昌城外就汇聚了多达四五千的山民,还有山民从山中源源不断的汇集过来;再加上义从军校尉蛮王从庐陵带来的六千义从军,在于琦离开的这几天里,南昌城外已经汇聚了多达一万有余的山民!
都是些十七八、二十来岁的棒小伙子!
本来依着于琦的性子,在他返回南昌的第一时间,首先要做的便是去军营中,看看他的士兵,看看规模庞大的义从军。
不过这次却是例外,回到南昌之后,于琦却过军营而不入,直入城中郡府。
“情况可曾探查清楚?”
“回主公,情况基本属实,”徐庶拿着一封军报道:“探马来报,对方在主公拒绝了之后,正在召集部属,来犯之意已经昭然若揭,庶以为,此战已避无可避。”
“啪!”于琦一拍案几,怒意勃发道:“那就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