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大海的向往(1 / 2)

每次到了鹿儿岛的饭点,扶苏都会感慨,自己麾下不知不觉竟已经有了五千人口,而且这还没算鹿儿岛外依附鹿儿岛生活的流浪野人。

这已经很了不起了,扶苏非常的骄傲,五千人口的大部族,在这个野人世界绝对不会很多,在九州岛绝对排得进前五,至少也和飞鸟部持平。

由于野人的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缘故,部落的规模往往大不起来。因为依靠狩猎和采集的产出,土地无法承载那么多人口,必然需要将部族分散,才能收集到足够的资源养活自己的族人。

所以人数多、力量强的野人部落,往往都是一些小部落的联合体。就拿九州四大野人部落之一的佐贺部来说,佐贺部人口已过万,分成十几个部族,分散生活在九州东北方向方圆百里的范围内,人数最多的核心佐贺狼部,其实聚居的人口也不到两千。

如果单就聚居的人数而论,鹿儿岛内外城合共一万亩的土地面积,生活着五千人口,完全称得上是“九州第一城”。

但是扶苏知道还远远不够,后世北上广随随便便一个小区楼盘一千亩的占地面积,可容纳十万人生活,和这一比,鹿儿岛就是个破农村。

但是扶苏也不期望鹿儿岛能达到后世城市小区的容积率,但一万亩的土地生活五万人,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吧?至少达到一个欠发达地区落后乡镇的水平吧?

人口聚居的一个好处,就是会自然而然地出现社会化分工,比如说养猪的就只养猪,烧陶的就只烧陶,养蚕的就只养蚕,冶炼的就只冶炼,这些人都不种地,但是他们并不会因此就缺衣少粮没饭吃。

事实正相反,通常家中存粮最少的,往往就是那些种地的。

社会化分工的一大优点,就是生产开始出现剩余,用多余的产出与别的野人部落互换有无,于是围绕着鹿儿岛诞生了商业发展的雏形。

自从吸纳了熊本部之后,鹿儿岛不再隐藏自己的存在,公平、公正、公开地与所有野人部落开展交易。

由于鹿儿岛南边正在修建城墙,出入不便,于是大河北岸靠近吊桥的地方,自发性地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交易集市。

在鹿儿岛出现之前,野人世界无法形成交易集市,一方面是野人部落生产力低下,无法产出足够的剩余价值用于交易,另一方面是野人部落的需求与产出高度雷同,无法产生交易的需求。

简单来说就是,你有的我也有,我缺的你也缺,那还交易个屁啊。

高岳山的集市之所以能成形,是因为一个月才开一次市,野人部落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慢慢累积自己的需求与剩余,二是山谷集市的交易主体其实是野人,说白了就是“贩卖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市。

但是鹿儿岛是一个真正的交易集市,鹿儿岛的手工作坊保证了会有足够的产出在集市内交易,鹿儿岛的良好信誉也让周围方圆几百里的野人部落愿意长途跋涉来这里交易。

高岳山的山谷集市被荒废后,鹿儿岛自然而然地成为野人部落新的交易聚集地。

“我们的鱼快要多到吃不完了。”在东宫二楼露台就餐时,徐福充满感慨地说道,“有了水族在,我们的船如今出海捕鱼,根本就不需要带渔网,甚至鱼钩都不用。”

“水族现在接触过大海后,已经不愿意回到大河里生活了。”

“那是自然。”扶苏笑道,“大海的空间无限广阔,向往自由的水族离开了陆地束缚,又怎么会愿意回到狭小的内河?”

“以前是不得已需要返回陆地,现在有了楼船作为支点,他们就可以在海里自由翱翔。”

“但是也要他们小心,大海的洪荒巨兽危险程度不是河里可以比拟的,不要让河童离开楼船太远,也不能太过于深入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