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去广德楼(2 / 2)

德云小师爷 红色水牛 2934 字 2021-12-25

各大街巷道口,都围上了木栅栏,得名也源于此。

整条大栅栏街道不长,全程不过三百米,却半点不容小觊。

天桥的玩意儿,大栅栏的买卖。

它在四九城,可是跟天桥齐名的商业街。

就这么几百米的街面上,比比皆是百老字号。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陞,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

在老年间,你要能在大栅栏置办出一身行头,那走到哪儿都得被人当爷给伺候着。

就好比如今的男人开豪车,女人挎名包差不多,非常有牌面。

除了衣着,还有吃食。

卖烤鸭的全聚德、涮羊肉的东来顺,甚至问诊抓药的同仁堂,都在这条街上立招牌。

大栅栏承载着四九城百年的繁华,你说它得热闹成什么样?

但真要论起名气来,所有招牌中,有一块绝对占据魁首,它就是……广德楼。

建于清朝嘉庆帝刚登基那会儿,到如今已过两百年历史。

与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同时期建成的场馆。

它不但是燕京最老的戏园子,对于艺人来说,更是一块宝地。

戏曲门的祖师爷程长庚、余紫云、梅巧玲、余三胜、汪桂芬,还有后来的名班“喜连成”、“双庆社”、“斌庆社”都在这里长期献艺。

如今是没落了,在以前,别说这条街,就算整个四九城,广德楼都是人气最旺的所在。

胡炎拎着箱子,走得很慢,看得很仔细。

把点,如今只是指上台之后,把观众。

其实它还包括上台之前,把地理环境,把风土人情等等。

家住十里地,各处一乡风。

一方水土一方人,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是不同的。

作为艺人,你要想在人家的地头上,挣出自己的一碗饭,那就得下工夫。

提前把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了解了,那使活儿的方向便不会出大错。

以前的老艺人,把点的功夫,做得更细致。

比如说,到豪门大户人家出堂会。

艺人一进门,指定会先找管家问问,老爷太太这些重要人物都姓什么叫什么,有没有什么忌讳的小名,或者忌讳的事情,主家是哪方人氏,有什么喜好,做得什么营生等等。

当然,不可能全部都问到。

但是了解的越详细,活路就越能讨主家的欢心。

等上台之后,再根据他们的反应,临时做些调整,最后往往不但能把“尖”要下来,还能得着不少赏钱。

所以说,手艺上的事情,下多少工夫都不算多。

如今的艺人,早没那么讲究,那么肯花心思了。

别人不管,反正胡炎习惯一直这么干。

瞧完一遍不算,他来回逛了三遍,直到整条街面上的归置,心里都有了数,这才作罢。

胡炎突然发现,自己此刻很像“小绺门”的“老荣”,也就是小偷。

干坏事儿之前,先把盘子给踩稳喽。

其实也是,江湖路数,甭管哪一门,哪一道,很多门道确实是一样的道理。

时间不到九点,胡炎拎着箱子,走进了广德楼,开始四处观看。

青砖金瓦、雕梁面栋、垂花门帘、古色古香,百年老戏楼的韵味,直接扑面而来。

其实这园子,不是最初的建筑,而是立国后重建的。

当初重建的消息一传出去,四九城的许多老艺家们,纷纷主动上这儿来帮小工。

一分钱工资不要,就是帮着搬砖,抬木头,大家很开心。

老前辈们对艺术的这份热爱,如今只怕是很难看到了。

当然,即使是重建的,韵味保留得却非常足,这很对胡炎的口味。

只是唯一不足的是,如今的园子很小,比天桥还小。

全场拢共就两百来个座儿,加上站票,顶天也只能进三百多观众。

不过,这里是寸土寸金的地段,租金可不比天桥那边便宜。

这里坐一坐,那里看一看,不时,胡炎把整个园子全部逛完。

同时平静的脸色下,心中有些严肃。

开门做买卖,得让它赚钱呐!

正琢磨着,门口突然传来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