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邦德的遭遇,马林是早有预料的。就像后世,善于包装自己的明星,就比更伟大的科学家们更受欢迎。无他,大部分普通人都是感官动物罢了。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他们其实没有坚定的意志和成熟稳定的世界观,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蛊惑。
用三德子宣传部长戈培尔的话说——谎话重复了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同样的道理,明星利用媒体平台,不住轰炸普通人的视觉和听觉。即使他很烂,可重复轰炸你的听觉和视觉一千遍以上后,你也不得不承认他名气很大了。
为啥资本那么强悍?因为他们买下了媒体渠道,不住地轰炸你的视觉和听觉,像强行喂shi般地逼着你接受他们的奇葩言论。
对于一个心智成熟且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成年人来说,也许还有点抵抗力(甚至很多人抵抗力都不足),对于未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未成年人而言,这简直就是灾难。
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普及了义务教育,只是大学升学率偏高而已。就是这样一个人口素质较高的国家,一样被纳翠掌控的媒体用反复宣传的方式给忽悠瘸了,一个国家都瘸了。其中,不乏很多高级知识分子。
就连到了21世纪,都有人被网络给忽悠瘸了,还坚持自己知道的假消息是真理的呢。传销什么的,也总是能忽悠到不少人。
所以,总结下来,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这在教育非常发达的21世纪适用,在16世纪,则可以改为——绝大部分人都是可忽悠的!
因为,这个年代的人识字率极低,而文盲们,又特别迷信,更加好忽悠。即便是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们,因为还对宗教笃信不疑,所以也好忽悠。
所以,邦德只是简单地利用了黄铜镜搞个灯光效果,再用儿童唱诗班加一点BGM,就让他成为最受欢迎的神学教授,远超真正的学霸马丁路德。
……
当然,邦德没忘记自己的任务。一有机会,他就会宣传马丁路德的学识渊博和伟大。之所以如此,是希望以后马丁路德带头搞事情呢。而搞事情,是需要威望的。
所以,邦德每次讲经,都会强调,自己是在和马丁路德教授交流时,获得的启发……
也因此,马丁路德丝毫不介意邦德抄他的讲义。毕竟,邦德每次都强调是受到他的启发,没有贪墨功劳。马丁路德就是想指责,都找不到指责的点。
而且,邦德是真的想为马丁路德扬名啊。毕竟,他又不可能带头搞宗教改革,还指望马丁路德出头当带头大哥呢。
可是,眼看着自己的威望远超正主马丁路德了,所以,邦德有些慌。特别是,马丁路德最近正在撰写反对教廷大肆兜售赎罪券的条陈。要是威望不够,搞事的时候岂不是会扔进水里不响?
邦德很发愁,于是通过秘密渠道请示马林——如何解决马丁路德威望被他盖过的问题……
……
马林接到邦德求助信,满脸的无语——尼玛,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卧底混成了黑老大”的案例吗?
按照“卧底混成黑老大”案例的处理手法,是直接收网,一网打尽。可邦德的这个问题更复杂,因为,马丁路德不是罪犯,无法收网。
唯一的问题,就是马丁路德威望被“配角”邦德给盖过了……
怎么办呢?当然是想办法给马丁路德增加声望啊!
而如何增加声望呢?马林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办法——出书!
在后世,出书是一种提升逼格的法宝。很多素质不高的明星,也会通过出书,来刷声望,立学霸人设。当然,除了少部分人是自己执笔,找人校对的外。大部分明星,其实是自己提供大概思路和经历,然后找枪手完成的。
这个手段,在2010年后比较少了。主要是,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明星的战场转向了微薄等网络平台,在那里动不动就发长文什么的。
而在网络平台出现并成熟以前,纸质媒体也是重要的宣传阵地。同时,出书也是重要的提升逼格的手段。这个手段,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的几年,非常流行。因为,那是一个文艺时代。你要不装点文艺范,会显得特别喽……
至于更早的80年代……抱歉,那时候内地没有娱乐圈,只有文艺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