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生产弹药(1 / 2)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面,日军太原指挥部那边接到了很多情报,这么多项情报表明了,如今的八路军在不断的收集弹头,弹壳,通过情报人员的分析,日军山本特工队队长山本认为在晋东地区存在一个八路军大规模的兵工厂。

日军司令部内,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全名叫日军华北派遣军第一军,司令莜冢义男中将正在聆听山本的报告。这位筱冢义男将军,出生1884年9月15日,死亡1945年9月17日,在日军投降之后自杀。主要成就武汉会战大胜国军。

山本一木,日军驻山西第一军的特工队队长,是一支新组建的特种部队。属日军联队建制,相当于同时期中国军队的旅级或师级建制。队长山本一木大佐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他的同学已大部分跻身于陆军名将行列,如赫赫大名的板垣征四郎等。

但山本本人并不喜爱大兵团作战,而是被同时代德国特种作战理论吸引,特种部队最出名的还是德军的“勃兰登堡”部队。

他们的理论根据是:在承认伟人创造历史的前提下,也决不忽视小人物创造历史的可能性。比如奥匈帝国皇太子斐迪南在塞拉热窝被一个塞尔维亚小人物干掉,就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你能说小人物创造不了历史吗?当天平处于均衡状态时,一只蚂蚁的重量都可以导致天平的倾斜,那么在战略的天平上,一支受过特种训练、装备精良、作战素质极高的小部队在关键时刻的突袭,也会使战略的天平发生倾斜。

但可惜的是,在二战中,特种作战战术并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战绩,最好的战绩应该是勃兰登堡部队在巴巴罗萨计划中多次通过伪装偷袭突破苏军的斯大林防线和基辅堡垒要塞群,并战领重要铁路枢纽和桥梁。

但之后这种只装备简单轻武器的部队并没有什么建树了,战争的主流还是大兵团立体化推进。主要还是当时的德军并未装备无后坐力炮和铁拳,43年之后,勃兰登堡部队主要还是前往高加索山脉争夺巴库等地的控制权。

但在中国战场上,日军这边的确是有特种作战编制,但更多的时候伪装提供地面引导目标,指挥空军进行空袭。这主要还是此时的中国军队缺乏飞机等技术装备,本身也没有生产这类装备的能力的。

山本一木:“根据晋东各县部队报告的战斗报告,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所部,采取了袭扰作战,多次在深夜袭击我们县城和堡垒点,但都是游而不击。在我现场侦查后发现他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收集弹头。

各种数据表明,目前八路军已经是在晋东太行山脉里面已经有了一个可以复装弹药,生产现代火药的基地了。”

筱冢义男:“山本君,你太过多虑了,虽然我们一直都知道八路军可以复装弹药,但他们显然没有能力研制出现代火药的能力,他们简单的弹药复装根本不足为虑。”

山本一木则是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低头说道:“将军阁下,我的推测是经过认真的研究的,在几天之前,八路军三八六旅独立团突然袭击了我军在阳曲到太原的运输线,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袭击地点距离我军驻地仅仅只有15公里,在此之前八路军从未在如此靠近城市的地方袭击,而且具幸存士兵表述,他们一开始就遭了猛烈的火药打击,袭击方法也和之前不一样,他们没有在几轮火力之后冲锋,而是不断的火力打击将我们运输队消灭。”

山本一木所汇报的事情,是在叶凡他们解决了技术问题之后。

生产出第一枚复装弹药的时候,已经是叶凡他们报道的半个月后,弹头是由战士们所收集的弹头重新铸造而成,事实证明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村里面的石匠能精准在石头上打出弹头的模样,浇筑完成之后,在用心打磨,就得出了我军所以的7.9毫米弹头了。

而且因为三八式步枪所要求的的精准度,所以6.9毫米步枪弹是比较长的,因为这样能提供更远的射程和更好的准确度,同一枚弹头重新熔炼之后,所得到的资源可以铸造一颗半的7.9毫米弹头,当然这个弹头是比原装弹头小一点的,这样能在弹壳中重新紧锁。

弹药问题,先进的火药配方并不是什么问题,主要还是如何将火药颗粒化,这一点也有人解决了,那就是将硫磺,硝,木炭,火棉倒进水桶里面搅拌均匀后在晾干,这样由于有水分,火药不会因为意外而点燃,能保证安全性。

这样就像是玩泥巴一样,将火药分成各种小颗粒,比原本的面状火药具有更好的燃烧性和安全性。熟练的工人只需要将已经装好底火的弹壳装入新式配方的火药,然后将小一点的弹头放入之后挤压密闭就行了。

这主要还是现代弹药的进化实际上和原始的弹药基本没有太大区别,基本都是底火,弹壳,定装药,弹头组合而成。而这些大都是分离式的,底火是将弹壳原本已经击发后的底火敲掉,然后装入新的底火,之后就将这种弹壳进入下一步,装药。

而装入的火药是制作了定量勺子的,只能装入一满勺,不能多,也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