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撤离(2 / 2)

两人抓着摇把子,合伙的用了摇了两圈,随即卡车“嘭嘭~”的响了起来。

“着了。”

鲍万江收了钥匙,打开驾驶室,跳了上去,动作很是熟练。

王恒也从另一边上了副驾驶。

“嗯?”看着车里的商标,王恒皱了皱眉头。

Toyota,狗日的丰田。

卡车打着车灯,开到了校场上。

汽车这东西少见,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战士们纷纷向着这边,手上的动作也停了。

“不要停,快点!”赵刚指挥着搬运的战士,让他们将物资往卡车上面搬。

不一会,成箱成箱的弹药就搬上了车。

“满了满了,不能再装了。”鲍万江下车打开栏板后,就站在一旁,看到悬挂下压的程度到了,连忙出身制止。

“这不是还有很多空位吗?”一名战士不解。

“重了,再装就拖不动了。”

王恒叫了一个侦察兵上车,给他们带路,三人挤在不宽敞的驾驶室里出发了。

汽车的行进速度不快,王恒估摸着有个二十公里每小时,山西少雨,现在是雨季,有十几天没下过雨,土路的泥土非常干,六个宽轮胎基本不会发生陷车。

路上,他们不停的超过一旁的驴车和鸡公车,为了防止误会,那名侦察兵趴在窗外喊着,“独立团的让一让。”

开了不到一个小时,他们的前面已经没有车队了,侦察兵缩了回来,认真指路,又是半个小时,他们到了预定的地点,一个山窝窝,很是隐蔽,有不少山洞,能藏不少人。

这里已经有几个侦察兵候在这里。

几人将车上的箱子搬下来后,又上车往回开。

一回生二回熟,回程的速度快了不少,前面遇到的车队很配合,纷纷让出一条路,一个小时不到,他们就回到了战俘营。

此时已经三点,还有两三百人没走,他们在做最后的收尾,堆在校场上的物资少了很多,只有一些从食堂搜出来的粮食,缴获的数量超过了他们的预计,骑兵连的战马也被拉来托运物资,那些骑兵们也用布条绑了不少物资,托在背上,牵着马一起走。

又是一批货物上车。

“政委,你们留点在这,我们还能赶回来再拉一批。”临走时,王恒担心收尾的人看着还有东西没带走,逞强。

“好勒,你们去吧。”

时间很赶啊,从战俘营到山区的边缘有四十多里地,人步行都要四个小时,现在离天亮还有两个小时,尾部的这批人会非常赶。

最重要的是,他们可是从昨天早上出发的,中间只有过短暂的休息,算上山本特工队的袭扰,他们有二十四个小时没睡过,身体非常疲惫,也就王恒这有系统技能加持的人不觉得累。

参过军的人都知道,长途拉练是所有士兵的噩梦,那什么五公里越野和四百米障碍在四十公里拉练前,是小巫见大巫。

而现在他们从杨村一路奔袭到此,又带着缴获要在天亮时赶到山区里,这段路途不亚于一次长途急行军,虽然比不了万岁军十四小时步行奔袭一百四十里,可也够难的了。

是对独立团这支年轻的部队意志的空前考验。

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为什么可以说是中国军队战斗力的巅峰,打得装备精良,号称精锐的东北军找不到北,他们凭什么?

红军经历了数次难以想象的超远距离的急行军,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残酷磨难中,意志不坚定的,体质孱弱的全都被淘汰掉,剩下的全都是身强体壮,意志胜过钢铁的一流战士。

独立团的这批新兵明显达不到这水准,也亏他们独立团伙食好,新兵来了后,身体素质提高了不少,加上平时的训练很艰苦,体能方面要比别的八路军好上不少。

这次给鬼子“搬家”也算是一场磨炼吧,只要新兵们没有掉队,坚持到了最后,他们的意志将变得足够坚定,加上他们对鬼子,打了这么多场胜仗培养出来的信心和精神,从此他们独立团可以算得上是拖不跨打不烂的铁军。

当他们的车开到预定地点时,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没时间墨迹,把车上的东西搬下来后,他们又继续往回赶。

这次回来时,校场上空无一人,连灯光都没有,这是电灯泡和电线都被拆走,地上只有一些大米堆在那,看着不多,两三千斤的样子。

三人将其抬上车后,鲍万江说,“车库里会不会有汽油,这车没了汽油可不行。”

“走,去看看。”

几人来到车库里,王恒凭着嗅觉很快就找到了几个大铁桶,藏得隐秘,放在地窖里,可能是夏天高温,怕失火和挥发,想用地窖里的低温护着。

油桶很重,两百升的容量,得有个三百多斤,一般人扛不动,得上抬棺材的架子几人合力才行。

但这难不到王恒,只见他环腰抱起一个铁桶,用力一挺,这油桶就离了地,又迈着稳健的步伐,顺着梯子出了地窖。

一共四个油桶,八百升的样子,够这辆车用很长时间的了。

将油桶装上了车,怕搜刮的战士会有遗漏,几人又在车库里搜寻一番,找到了不少修理工具和零配件,一并打包带走。

临走时,王恒看了看手表,五点差几分,还有点时间,他让几人等他一会,自己跑到了山本的办公室。

此时这个办公室里,乱糟糟的一团,能带走的都被带走了,只有一些桌椅板凳之类的大物件还在。

王恒打开办公桌抽屉,兑出了十二个掷弹筒的榴弹,拔掉了插销,用细绳和钉子改了三个诡雷,一抽屉一个,只要一个爆了,其他十一个也得爆。

干完这些,他才坐上车走了。

十二个榴弹做的诡雷,啧啧,这威力,一屋子的人都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