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粮食危机(2 / 2)

民以食为天,伙食是军队战斗力的保障啊,可马虎不得。

而且再过一年半,1942年的华北大旱灾就要来了。

受灾最严重的是河南,其他省份也没好到哪里去,他依稀记得,以前看《1942》这部电影时,特意去查过相关资料,挨着河南的山西受灾非常严重,晋城那一块饿死的就有五分之一。

那其他地方呢?

现在不多储备点粮食,到了后年得饿死多少人啊。

缺粮食的唯一办法就是增产,几十年后增产的办法很多,良种和肥料立竿见影,良种他没办法,积分商城没这选项,化肥倒是有路子。

晋造手榴弹里的硝酸铵,是炸药也是化肥。

可他能兑吗?

量少了不管用,量大了,一,来源怎么解释,二,兑出来的那点量也不够用啊。

现在能用的只有增大种植面积。

“政委,咱们是不是能加大军垦的投入?”王恒对自己的想法没底,他不知道李云龙会不会听取他的建议,只能先从政委这里入手。

“独立团补员是一定的,现在可能还够吃,但以后就不好说了,我也觉得要多开垦一些田地出来,可这决定我一人同意还不够,得团长也同意才行。”

政委皱着眉头就是因为有这个,要去说服李云龙,这斗大字不识几个的老顽固,会听别人的建议吗?

一听政委已经答应了,王恒来了精神,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团长问题应该不大。

“政委,要不我们一起去和团长说说?”

“成。”看着这个提出军垦建议的王恒,赵刚也觉得带上他比较好。

二人来到了李云龙的房间。

此时的李云龙正坐在凳子上喝着酒,面前的木桌子上放着不少瓜子。

“哟,二位一起来,出啥事了?”放在嘴里的瓜子还没磕下去,李云龙有点惊讶的看着这两人。

“旅部调拨的粮食少了很多,让我们自己想办法。”赵刚开门见山。

“少了多少?”

平时上级调拨的粮食都很足,再困难也不会缺兵粮,这头一遭啊,可李云龙没有表现的很惊讶。

“如果进行补员,算上缴获的,咱们的储备不够吃到秋收的。”

李云龙放下了手里的酒,仿佛是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咱们账上还有不少大洋吧。”

“还有一万块。”

李云龙听后点了点头。

“团长,咱们不能只靠买啊,钱总有用完的一天,俗话说得好,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万一,我是说万一哈,万一以后手里的钱买不到粮食了怎么办?”

王恒见李云龙又接着喝酒,赶紧扇扇风。

“旅长让我们自己解决粮食缺口,还说我们的军垦做的很好。”赵刚也补上了一句。

李云龙没有理会二人,悠哉地喝完手里的酒。

长出了一口气后,撇了撇二人,眯着眼,用手比划着,“我说,你们这些知识分子说话就不能不弯弯绕吗?有话就直说,我又不是什么老顽固。”

“你们一进来我就知道是什么事,后勤排的排长早就和我说了,缺粮有什么办法,加大军垦力度呗,我好歹也是个农民出身,粮食的重要性我比你们知道的更深,我小时候挨过饿,亲眼见过人吃人,粮食问题是部队的头等大事,我会不重视?”

“那是,那是。”赵刚嘿嘿一笑。

“还是团长懂得多。”王恒也点着头,傻笑着。

为了面对粮食危机,独立团剩余的六百多人减小了训练力度,战斗人员分成两拨,轮流进行开垦,杨村附近的荒地很多,大家尽情的开就是。

剩下的钱,也拿了一半出来,去县城里购买工具,王恒看着仓库里有不少鬼子的头盔。

都是受损严重无法穿戴的,向团长提出建议,干脆招几个打铁的来,自己打铁制作农具,手里有钱,每月四五个大洋加管饭就能维持一个三人的打铁的作坊。

李云龙一听,成啊,花了不到三天就招来了三个好手。

农具有,牲口有,人力也有,开垦的速度快了很多,不到十天,硬是搞出了两百亩的新田来,赶在夏播的尾巴上种下了粮食。

时间来到了六月上旬。

八路军里发生了一件大事,新疆到兰州的秘密运输线被掐断了,毛子的援助物资彻底断绝。

鬼子扫荡,粮食又减产,常凯申调拨的军饷又拖欠了。

特派员亲自去独立团考察带回来的报告,战士们开垦还能不耽误战斗力,同时解决了一些伤员的安置问题,饭桌上不时能出现肉和蛋。

开垦出来的田地属于军队所有,是咱们自己的田地,产出了粮食,还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队有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不仅提高了士气,那些担心跟着八路军挨饿的观望人员也放下了心,成了革命队伍的一份子。

前线的总部率先在三八六旅推广军垦,效果虽没有独立团好,但也是立竿见影的。

八路军扩军速度太快,多一支部队,就多一份粮食缺口。

中央深深地感受到财政和粮食上的巨大压力。

这种种的原因叠加在一起。

终于决定在后方实行大规模的军垦。

从各大根据地里抽调了六个团的兵力,共计一万人回到后方,在南泥湾开荒。

没有抽调三八六旅的团,但旅长从李云龙这里搞了不少农具来,支援给了后方。

王恒知道这个消息时,很是开心,南泥湾开荒不仅提前了整整九个月,开荒投入的人力还更多。

夏种结束后,独立团迎来了补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