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东南的地主感到很不妙【求订阅!】(1 / 2)

东南。

就在新帝宣布要均田赋后,地方上的反应却不是很好。

因为地主们都知道一旦田赋按照土地大小收税,那他们的损失就大发了!

而且皇帝不但要推行新的地税收取方法,还要查取全国各地的官田买卖事件,甚至不惜由五军都督府下令,让各地的卫所提前做好准备。

地方官员被要求在城中张榜宣告这件事,然后还派小吏去乡村之中宣传,务必使消息能够传达乡野,而不是被人阻拦在了县城里。

当然,不给地方施加一些压力,朱见济觉得某些人也不会当真。

所以在北京那边,都察院已经出动了。

在王竑的带领下,各位御史都养成了不畏惧直面黑暗,还乐于对其发起挑战的好习惯。

毕竟,都察院的官员也是需要考成的,而核算他们在任功劳的,就是他们弹劾、抓捕贪官污吏的数量。

然后每年总结,朱见济还会接见一下其中工作出色的,再让德云社编写些剧本,把人歌颂成“青天大老爷”,放到乡间传唱。

每一个贪官的落马,也代表着丰厚的奖金到手。

可以说,皇帝对这个部门,面子里子都给到了。

这让御史们非常快乐。

为了回报浩荡天恩,更加辛苦的工作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察院这个监察机构难免和普通的行政官员走向了另一条路,并且养成了献祭同僚的好习惯。

根据卢忠安插在民间的耳目,好像有人受不了,在背后骂都察院也跟锦衣卫一样,成皇帝鹰犬了。

朱见济对此却乐见其成。

监察机关怎么能和行政人员打成一片呢?

他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计算机们也出动了。

其中很多人,都出身贫贱,要么是宫里挑出来的,要么就是从农会中选出来的机灵人。

在小皇帝辛苦培养出他们以后,这群人自然是要站在朱见济这一边的。

他们只学过数算,什么圣贤书完全没有接触过,所以要想出人头地,只能依靠皇帝的提拔。

计算机的利益依附在朱见济身上,自然会为了他忠心办事。

有这样的双管齐下,地方查不清楚,那就让中央来查!

下面的父母官们也打起了精神,有的人是被迫做起了正事,有的则是明白这是显示自己能力的好机会,为了今年能得个上等的考核而摩拳擦掌。

反正只要功劳到手,自己就很有可能被升任去其他好地方,还怕得罪一下本地人?

地主们能怎么办?

地主们对新登基的小皇帝简直牙痒痒!

“什么乾圣?”

“朝廷里当官的拍马屁取了这么个好年号,结果元年还没到呢,就要对我等下手了?”

“天子莫不是受了奸臣挑唆,不然何至于做出这等激烈举动?”

很多地方,收到这个消息的地主都偷偷躲在自己房里咒骂朝廷的新政策。

可他们一不像身负功名的士绅那样,因为官绅不必纳粮,从而能稳稳当当的看戏,也没有广大的人脉,在中央明显动真格的时候,还能托关系略过自家。

“是不是于谦?”

“我听说这人刚愎自用,在朝时便揽权无忌,打压同僚,如今新帝登基,还不熟悉事情,只怕听了这人的假话!”

“他都七十了,怎么还不赶紧去死!留着真是个祸害!”

地主们都为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而惊慌不已,咒骂起于老爷子。

什么?

于谦当年保住了北京城?

那北京的事,关他们南边什么关系!

但除了背地里骂人,又束手无策。

人,是可以藏起来的,反正他们家的佃户就那么多,账面上绝对不“超过”官府的规定数量。

可土地呢?

我那么一大块地放在那边,谁瞎了看不到?

地主老爷们可以把不识字,祖辈眼界都被困在自己村子里的农民唬弄住,可唬弄不住上面的差人。

不过好消息是,新帝想下手的,可不止他们这群只能在乡下作威作福的土财主。

南京那边的官老爷们也十分紧张,并没有地主想象中的淡然。

谢家此时的顶梁柱,谢辉正抓耳挠腮,想办法劝说族人把强取豪夺来的田地立刻转出手,别一直舍不得,最后把家里的地板都烫坏了!

现在的官田,那就是块烧红了的碳,谁敢去摸?

他身在官场,托了老爹谢琏的福做到了南京的户部右侍郎,更能体会到上司的态度。

年富显然是要严查核办的。

作为一名在大同面对过蒙古人进攻的马上官员,年富在接到朱见济的圣旨后,便跟轩輗商量一下,当天晚上就把李继业给叫了过去,然后调动起了他手下的千人新军。

这个动作,让本来还想做点什么的人立马死了心。

他们顶多敢做小动作恶心人,但在官府抽刀之时,什么傲骨都没了。

这情况下再动手,那就意味着他们要造反了啊!

这些人哪里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