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大明朝的飞天计划(1 / 2)

登基为帝的这些年,朱见济的主要工作是要把大明朝的视线带出东亚,走向世界,把太宗朝的开放和豪迈找回来。

现在大明已经在很多地方延伸了触角,还鼓励起了民众下海,每年流放的犯人基本上只会被扔去两个地方——辽东,或者大明的海外领土,像南非和金洲。

甚至为了让国内的有钱人主动掏钱支持海贸,朱见济已经打算模仿原历史上的英国佬,跟敢于航海,为大明朝实现“天下大同”这一伟大目标做出不小贡献的人分享受益。

由于中华传统概念里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下海的那些人注定无法以为大明朝开疆拓土的理由,然后直接成为所谓的总督,但朱见济可以把当地的矿产、土地和珍惜药材等等,能够赚取钱财的东西承包给他们,并且许诺其子孙进入太学,毕业后去他们承包的地方任职。

从某一层面上讲,这也算是把这些地方“分封”给他们了。

而在大明本土上,富商官绅们被朱见济杀了好几回,已经是“心如死灰”,对于侵吞国有资产的事,慢慢的失去动力了。

毕竟他们还不想死。

在后世,还会跟你讲文明和律法,可能贪腐都给不给你判处死刑,要是把东西吐出来,指不定还可以“戴罪立功”……

但大明朝不一样。

这里是老朱家的地盘,

朱见济就是天,朱见济就是地,朱见济就是所有人的爸爸。

皇帝的态度,皇帝的随口一句话,就能够代表法律。

很显然,他是很讨厌贪官污吏和某些不法官绅的。

朱太祖也这样。

后者为了表示自己对贪官的厌恶,是杀之而后快,将之剥皮实草的。

而朱见济比较温和,在没有贪到他的红线之前,基本上只会被全家流放。

至于那些人在流放路上如何哭天喊地,恨不得当场死掉算了,那就不关朱见济的事了。

所以面对皇帝在海外事物上表现出的“大方”,国内已经被割了几次韭菜的官绅非常惊讶,转而便惊喜的组织起家族里敢于闯荡的后辈去海外开拓新业务去了。

现在吕宋那边找到了铜矿和金矿,产量和质地比起国内来说要好上不少,在国内的宣传口上,基本上让人普遍有了个“海外有金子”的印象。

加上海外蛮夷遍地,社会发展水平落后,自己带上一批人,再摸上一些武器,完全就可以在那些地方称王称霸。

万一真发现了矿产,一夜暴富绝对不是梦想!

反正朝廷是鼓励人下海的,对于敢去海外冒险的家伙,也不介意支援一点刀兵。

国内已经在加大火器的生产了,以前很多冷兵器就要被取代停用,还不如交给别人,转手又收一笔“军火费”。

对于那些只是出海开拓,根基漂泊的人,本土是不怕他们“造反”的。

难不成他们还能凭空变出来大船,然后带着大炮打回来?

开玩笑!

……有了以上种种,乾圣朝的十二年来,主动出海的人并不少。

只要朱见济坚持下去,并且把儿子培养好,大明朝以后是不可能再内卷的。

考虑到这一点,朱见济把目光调回了国内,预备改善一下大明朝的行政体制,保证它能够适应国家以后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反过来说,上层建筑也是能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