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贝的话非常刺耳,但绝对是实事求是的。
此前已经放话了,谁能接替他的位置,他立刻就向皇帝陛下辞职,回家颐养天年去。
然而,能给国库增收的天才,恐怕整个法国都找不出来几个人。
路易十四也半开玩笑地表示过,只要柯尔贝愿意,他能在财务大臣的位置上干到上神召唤为止!
至少在法国刚出兵的这段时间内,柯尔贝是绝对不能辞职的,不然财务方面就得乱成一锅粥了。
要支援前线供给,要维持与明帝国的贸易往来,还要将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北部、英格兰西部地区消化掉。
同时应付这三方面的事情,已经是非常高难度的任务了,也只有柯尔贝能满足路易十四的诸多要求。
所以柯尔贝作为文臣里面的第一人,是非常具有发言权的。
柯尔贝不同意与奥斯曼大打出手,也是有理有据的。
妄图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削弱奥斯曼的国力,这就太可笑了。
想要削弱奥斯曼的国力,必须实现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幅度削弱明帝国的国力。
对此,路易十四不是没尝试过,将法属北美与法属美洲都先后折现卖给明帝国了。
希望看到明帝国鲸吞这么一大块肥肉的同时,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无奈对方人口太多、实力太强,不但在吞下去,还保持着微笑……
无非是英国与西班牙的正规军在化整为零之后,能以游击的方式在北美各地牵制明军的军事吞并行动,仅此而已。
刚开始,路易十四还认为这两股力量多少能起到不小的作用。
可随着上百万明军与倭军涌入北美,加上轰炸机这样的新武器投入战场,路易十四对那两家的信心也就急转直下了。
或许他们能坚持十年,甚至二十年,但最终都会被明军彻底消灭掉。
原因无他,明帝国的财务收入正在以每年四五千万银币的速度在快速增长。
人口方面也是如此,军事科技领域就更别提了,这对法国来说就太可怕了。
法国人口是对方的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财务收入还比不过人口。
凭借天量的财务收入,明帝国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吞并北美,同时继续大规模提升本国部队的武器装备水准。
换成第二个国家都做不到这一点,法国更是难以企及。
鞑靼皇帝或许也看到了这点,即使拥有四五百万大军的兵力,依旧不敢北上进攻明帝国的地盘。
要知道,明帝国在乌拉尔山以西,只部署了十万至十五万兵力。
鞑靼皇帝拥有将近三十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可是依然对明军忌惮不已,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原因很简单,明军在乌拉尔山以西的部队装备了全新的燃油坦克,上面安装了后膛炮与机枪,还用履带替代了车轮。
在该地区部署的战斗机超过一千架,说不定还有上百架轰炸机。
只要鞑靼骑兵集群出现在平原上,都不需要出动陆军,光是轰炸机的地毯式轰炸就能炸得他们四散奔逃。
现代战争是科技力量的体现,落后的一方就只能挨打,用骑兵包打一切的时代,已经永远的过去了。
当地的明军每十人装备一挺机枪,每三十人平摊到一辆坦克,每百人可以得到一架战斗机的掩护。
法军要是达到这个水准,其他不算,光是战机就要达到五千架之多!
真有如此之多的战机,鞑靼骑兵还敢来进犯么?
所以鞑靼骑兵不敢轻易北上进攻明帝国的土地,因为那就是等于是去找死!
奥斯曼的发展模式刚好与明帝国非常互补,奥斯曼的石油正是明帝国工业化缺少的资源。
与之相反,法国与明帝国的发展模式非常接近,无形之中便成为了潜在竞争对手。
明帝国对于防范法国的警惕性要远超奥斯曼,这就成为了一个死结。
法国想打击奥斯曼,又打击不了与奥斯曼绑定的明帝国。
奥斯曼的靠山倒不了,那么奥斯曼自身也就没事了。
于是中欧战争就变成了神圣罗马帝国与清国两败俱伤,而法国要对付奥斯曼以及背后的明帝国。
柯尔贝明白这点,蒂雷纳也明白这点,所以一直保持极大的克制,完全不希望与奥斯曼发生任何军事摩擦。
然而危险的是,欧皇路易十四知道这点,却仍旧想要尝试一下……
这位皇帝想要将奥斯曼的势力从欧洲地区驱逐出去,让法国真正成为欧洲的霸主。
柯尔贝在写给蒂雷纳的私人信件中阐述了自己的苦恼,以及苦恼的根源。
蒂雷纳对此表示同情和理解,因为这也是他的苦恼所在。
不是手里掌握着七八十万盟军,就真是外人看上去那么风光无限。
战争的残酷、局势的复杂、人心的险恶、运气的好坏,都是远远超出了表面和预期的。
在战死沙场或者被解职之前,蒂雷纳只能用自己认为合理且正确的方式来指挥作战。
但愿自己能看到这场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如果不能,那也无可奈何了……
眼下最矛盾的是,蒂雷纳非常想要获得来自本土的援兵和重武器,因为可以增加下次交锋获胜的几率。
然而这两样都是非常花钱的,前线每多一架飞机,就意味着国库少了一袋子银币。
蒂雷纳只能暂时按耐住自己的意愿,将自身诉求压缩到最低标准。
后方提供什么,他就用什么,基本上不会主动开口索要。
前线的困难,其实就是后方的负担。
到目前为止,蒂雷纳努力只损失一小部分兵力,来换取最多的战果。
这基本就算是他最大的能力范畴了,想要取得更大的战果,恐怕就要战死成千上万的法军士兵了。
利奥波德不在乎所部伤亡,不是因为真的不在乎,而是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深陷泥潭之中无法自拔了。
想要反败为胜,彻底击败清国,就必须死掉更多的人,完全没有第二个办法。
利奥波德每天所要做的,就是决定让哪些人去死……
在与蒂雷纳交谈时,利奥波德说自己干的事情与地狱来的死神别无二致。
或许利奥波德知到一直这么做的话,死后会下地狱,但也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就像一个快要饿死的人,明知道是腐烂生蛆的肉,也要吃下去!
为了挽救更多子珉的生命,不得不做出如此冷血的决定。
听了这番话,蒂雷纳不禁回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
当时与哈布斯堡家族为敌,战争远比现在残酷与艰苦。
自己年轻的时候或许没有如今这样富有怜悯之心,多半时候都在想要如何完成任务。
或许自己还能为法国、为皇帝陛下效力十年,谁知道今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这么想的确悲观了一些,然而明帝国皇帝御驾亲征就是如此打算的。
先想如何少死人,然后再想如何战胜对方。
哪怕己方赢不了对方,只要损失的兵力少,那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果。
多次北伐就是这样,蒂雷纳也亲身经历过。
所以行将结束的南德战役,其实就在无形之中照搬了当年的范例。
某些时候,蒂雷纳甚至想把眼下的态势维持到四年之后。
届时法国空军将获得“大力神”轰炸机,有了这个可以实施地毯式轰炸的利器,那就再也不需要惧怕鞑靼人的骑兵集群了!
法国空军真获得一百架“大力神”轰炸机的话,对方恐怕都不敢轻易入侵南德地区了,来了就便被炸成熟肉了……
虽然想法有些可笑,但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实现。
毕竟在某些时候,人还是要保留一点梦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