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人围攻五六万敌军,居然打成这等模样,让利奥波德与索别斯基均大失所望。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毫无疑问,对方也应该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员。
那么己方到底是继续围攻,还是围而不攻呢?
索别斯基表示他的部队还可以参加战斗,但不能继续实施突击敌军阵地的战术。
追击或伏击敌人是可以的,由于敌人手里的那些新式武器,骑兵投入阵地战就算了。
一战损失三万多骑兵,已经让索别斯基心痛不已了,这可都是他手里的精锐。
骑兵不像步兵,可以用农夫来充数,不训练的话,所谓的骑兵其实就是一群马夫而已。
让他们喂马或者骑马都可以,距离实际作战,甚至打胜仗就差远了……
天亮之后,贾马尔就下令部队向南移动半英里,目的就是避开战场的尸体。
尸体在高温情况下会引发瘟疫,尤其是那些挥之不去的苍蝇,真是又恶心又可怕。
同时释放了一批战俘,让对方派人过来搬运尸体,便于就近掩埋,奥军不会对其发动攻击。
除了一些新鲜的马肉以及摸尸得来的战利品之外,奥军对战场上的其他东西就没什么兴致了。
燧发枪与配套的弹药倒是缴获了不少,不过也只能作为辅助工具。
在尝到了定装弹药的甜头之后,贾马尔与一群手下对装填龟速的燧发枪也就像在看鸡肋一般了。
如果是役所部装备都是左轮步枪,或者机枪能有二百挺的话,贾马尔相信战果可能会增加一倍。
势必会杀得对方尸横遍野,不过那样的话,恐怕到了晚上就不敢过来送死了……
现在他决定见好就收,再待下去的话,那就凶多吉少了。
哪怕一天往南挪动半英里,一个月也能挪出十五英里。
七月二十二日,贾马尔得到了一个另自己非常开心的好消息。
倒不是侯赛因率主力部队击败了对岸的敌人,而是萨利赫率部奉命前来。
萨利赫所部有一万骑兵、五千步兵、两百辆蒸汽坦克,以及用五万人吃一个月的军粮。
蒸汽坦克里有一半是装有机枪的新坦克,这让旗开得胜的贾马尔大为欣喜。
易卜拉欣一世在收到了侯赛因的来信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便决定大举增兵布达佩斯。
己方可以主动放弃克拉科夫,但绝对不能再放弃或者任由敌人攻陷布达佩斯,那势必会导致巴尔干地区遭受威胁。
奥斯曼帝国的骑兵素来骁勇善战,步兵以禁卫军闻名于世。
在从明帝国手里获得大量坦克与重炮之后,也就无需害怕与敌人对阵了。
萨利赫所部的到来,刚好将此前贾马尔的兵力损失给完全弥补上了。
当然,索别斯基不会让这两部敌军轻易汇合。
还是出动了五万波军骑兵对萨利赫所部进行了长时间的袭扰,不过因为坦克的存在,收效甚微,反而损失了近四千骑兵。
索别斯基麾下就剩下大约六万骑兵了,他已经不打算与奥军硬碰硬了。
本来还想在小股敌军身上找补回来之前的损失,没想到第三路奥军居然也装备了坦克。
这下好了,等于连折两阵,损失了四万骑兵,而战果寥寥无几,算是亏大了……
利奥波德还想绕过贾马尔所部,南下先包围北上增援的萨利赫的部队。
但是考虑到对岸的侯赛因所部可能在闻讯之后向绍姆贝格的部队发动进攻,只能暂时作罢。
在布达佩斯战场上,侯赛因的部队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南边的两股敌军加起来的战斗力也不如前者。
利奥波德手里还有超过十三万步兵,但机动性就比索别斯基的骑兵部队差太多了。
一旦脱离主战场,南下数十英里作战。
哪怕消灭了奥军的增援部队,如果此时绍姆贝格向利奥波德求救,届时自己该怎么办?
绍姆贝格手里倒是有三十五万部队,但侯赛因的兵力不少于二十万。
按照之前二比一的兵力对比来计算,反而是绍姆贝格所部处于劣势。
战壕与多瑙河上的战舰倒是可以最大限度地迟滞敌军的进攻,但利奥波德不知道绍姆贝格的部队能坚持多长时间。
三天还是五天?
抑或是七天?
甚至十天?
在一切顺利的情况,十三万步兵南下歼敌,然后再回来,至少也要三天时间。
这就意味着绍姆贝格的部队必须坚持三天以上的时间,最好是五天,这样留给己部的机动时间会比较充裕。
关键在于,假设绍姆贝格的部队与侯赛因所部打得两败俱伤,等己部反攻回来,还能否达成战术目标呢?
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围攻布达佩斯不是目的,目的是吸引侯赛因率部回救,最好可以将其重创,乃至消灭在布达佩斯外围。
在侯赛因所部遭到重创的情况下,凭借五万波军骑兵以及十万步兵,应该可以收复对岸的佩斯城堡。
至于位于西岸,易守难攻的布达城堡,就要再做一番计较了……
进攻布达城堡,不是兵力占优就能直接攻下的,必须装备足够多的重炮。
现在西岸部队的一半左右的重炮都已经在对射时损失掉了,余下的部分已经不足以摧毁布达城堡的城墙了。
可以说在围攻贾马尔所部之后,布达城堡战役的发展已经背离了利奥波德的初衷,向另一个方向发展下去了……
对方的蒸汽坦克的确难以渡河,但大量逗留在多瑙河西岸的结果,就是让联军难以下咽。
哪怕原地不动,就地防御,都是一个极大的麻烦。
这些外壳是铁板并配有火炮的东西,就跟巨型蟾蜍一样。
不碰还好,碰了就可能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