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3章 大小玩意(1 / 2)

明末黑太子 牛笔老道 4874 字 2021-10-28

缝纫机的结构看似很繁琐复杂,但只要不采用踏板式,不用收缩进盒子里,也不要求缝纫速度的话。

单纯实现用针头缝合布料,容忍其乌龟一样慢吞吞的速度,找点弄得机械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科学家和工匠耗上数月就能弄出来。

譬如眼前这款手摇式缝纫机,其实本质上就是用人力来实现针头在布料上下穿梭而已,只要上线的长度足够长,便可以一气呵成了。

线是单线,缝合的工艺也不如手工,速度也远逊于后世的款型,可毕竟是破天荒的缝合机器,原始版本简陋是必然的。

后续不断完善,便可推出衍生版本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几年之后,将缝纫速度提高几倍估计也不会啥大问题。

某太子仔细观察过缝纫情况,发现务必要确保鱼钩型的缝纫针不会彻底贯穿布料,否则还得穿不回来,再重新归位。

这说明能够熟练使用这款缝纫机的人,最好是女人,毕竟女人比普通男人更为细心,不容易出错。

当下大明的裁缝基本上都是男人,只有尚衣监为了照顾后邸的贵人们,才培训了不少女裁缝,要么就只能让内侍学会做衣裳。

这款机器的面试,将会创造出不少就业岗位,尤其向单亲家庭里的妇女,提供工作的机会,至少不会忍饥挨饿。

“在批量制造之前,还有甚子技术障碍没被攻克么?”

“回殿下,倒是没了,只是此款缝纫机尚未命名,还望殿下……”

“这好说,此物巧夺天工,就叫‘天工’缝纫机好了!”

“妙!妙!妙!”

“好名字!”

“殿下大才!”

屋内顿时多了三个拍马屁的科学家,这是某太子没料到的情况。

“殿下,臣尚有担心!”

“直言无妨!”

“若是如此机器被批量制造出来,市井里的裁缝……”

宋应星早就想过相关的问题,不过究竟是否量产,还得由太子爷定夺。

“船只比马车的运输效率更高,但船只上不了岸,在没水的地方,仍然需要马车。更何况船只的出现,还创造出纤夫这个行当,缝纫机亦是如此。裁缝是手艺人不假,但这手艺体现在量体、体现在裁衣、体现在缝纫等多方面,缝纫机仅仅取代了其中一个步骤而已,其他步骤仍然需要裁缝来参与和主导。本宫想让缝纫机量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京城的百姓往后会越来越多,对于那些单亲家庭里的妇女都要找活干,女人的体力远逊于男人,有了缝纫机,便可以让成百上千的妇女找到活计,不至于饿死家中的孩子和老人。”

大明的户部上下就成天想着如何收税,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里。

现在一半的大明江山是属于某太子的,他们这些饭桶不考虑,某太子必须考虑。

给青壮找活干非常容易,修新城与修内城城墙就可以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给女人找活干,那就很难了,体力不行,学识就更别提了,还得让她们能赚到钱。

如此之多的条件结合起来,那可不是什么工作都可以让大量妇女轻易胜任的。

幸好本时代的绝大部分妇女都对针线活驾轻就熟,给别人缝衣服和给自己缝衣服没太大区别。

鉴于羽绒服要上市,还得到了兵部的订单,某太子的嫡系部队很快也将实现大规模的换装,目不识丁的妇女们就有活可干了。

“殿下忧国忧民,臣敬佩之至!”

“臣待千万城内妇女,敬谢殿下圣恩!”

太子的设想是宋应星与熊人霖都不曾想过的,哪怕只是让一千名没了自家男人的妇女得到缝纫的活计,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了。

“说一台缝纫机能造福一家人,未免有些夸张了,但本宫就是想要让那些单亲家庭的妇女得到一份可以果腹的活计。本宫会让工厂大量采购缝纫机,一期先采购五百台,优先招收适龄寡妇前来就业。哦,对了,本宫还不曾知晓这缝纫机的造价究竟如何?”

总不至于给老子开出十两、二十两银子的天价吧?

这小破玩意弄得比人力车还贵,那你们几个就先捐点月俸好了!

“回殿下,臣估计若是批量制造,一台缝纫机的成本不会高于五两银子!”

老宋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般的机械物件,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便可算出大致的价钱。

“那便好,科学院一方面要确保质量,一方面要控制造价,往后不光是本宫的工厂,其他商贾也会大量采购此款机器。眼下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科学院亦要着手完善缝纫机,努力做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款式,推出第二代缝纫机,要比眼下的这款缝纫速度更快,针头更小,线路更为细腻等等。而且可以针对缝纫的面料不同,推出不同的款型,有的可以缝纫皮革,有的可以缝纫布匹,进行差异化研发。每个零部件都要事先标准化,不能同一型号的零件,每个都有一个尺寸,无法安装与维修。再就是要写一份较为详尽的说明书,图文结合,简明扼要地告诉购买者和使用者如何使用和修理缝纫机,不可能坏了都要送到科学院来修。还有,缝纫机务必要造得坚固耐用,绝对不能出现天天用、天天坏、天天修的情况发生。跟其他机械商品一样,写好说明书之后,便可让工匠进行刻板,送到印刷厂进行印制了,待实物批量出厂之后,便可搭配说明书打包装箱,送到商店里销售了。”

对于这些要求,科学院早已在各个研发的项目里实施了,但某太子还得再次强调一遍,以免生出差池。

“殿下所言极是,臣定严格执行!”

见到太子爷对这小巧的缝纫机极为重视,宋应星自然就不敢轻视这个项目了,毕竟还要设计到百姓,特别是广大妇女的福祉。

“不知何时可以量产?”

这玩意绝对就不能拖到元旦甚至过年了,只要准备就绪,便可以量产了。

产品早上市,工厂就能早开工,指望手工缝制海量的羽绒服,那得把女工都累死。

“回殿下,最迟一周,臣便可让科学院着手制造,一百台或会耗时十天!”

既然太子爷有要求,科学院这边就务必得满足。

宋应星得将缝纫机调高优先级别,这样才能调集大量工匠打造零部件。

由于东虏叩关,导致京师被围,科学院起初稳定生产的大项目只有人力车而已。

后来变成锻造枪管、修筑炮台、制造手榴弹里的铁珠外加各型导弹,变相成了兵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