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施政失误,导致了藩镇的迅速崛起,到天宝年间时,已经掌握了军权、财权和治权的各边镇,实际已经成为了国中之国。
再加上对胡将限制的消失,最终直接引发了“安史之乱”。
由于两晋南北朝至隋朝以来的长期战乱,唐初期面对人少地多的情况,在经济层面推行了均田制,而在军事方面则延续了前朝的府兵制。
所谓府兵制,简单来说就是平日里以种地为主,农闲时进行军事训练,战时从军打仗,且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的军事制度。
这种军事制度,使得唐王朝在人口较少的情况下,保证了极为强大的军事动员能力和强悍的军队战斗力。
要知道,初唐时人口不过四千万左右,而在册的府兵数量便已经达到了80万。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由于参战时武器和马匹需要自备,这就使得百姓们普遍负担较大。
在初唐对外扩张时期百姓们还可以凭借军功得到补偿,随着天下安定,再加上均田制的崩溃,百姓们的负担可就越来越重了。
因此导致百姓逃脱兵役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府兵制的崩溃。
府兵制崩溃之后,朝廷为了保证军队战斗力,便不得不采取募兵制。
所谓募兵便是脱产士兵,就是单纯为军饷而参军的士兵,且不提战斗力的问题。
他们有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只会对发工资的人忠实。
唐玄宗时期由于内轻外重的客观现象,募兵制最早得以在边镇推行,而由于节度使掌握着边镇财权,这些士兵其实就相当于节度使的私兵。
府兵制崩溃之后,由于募兵制最初在边镇推行,进一步加剧了唐朝内轻外重的局面。
这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时,朝廷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予以扑灭,这便是安史之乱持续时间较长的原因。
而安史之乱后,为了平衡内外关系,朝廷又不得不在内地设立藩镇,结果便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如上所述,唐朝之所以在“开元盛世”迅速由盛转衰,主要便是由于唐玄宗沉溺玩乐,致使朝政混乱不堪。
再加上施政的失误和军事制度的崩溃,导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急剧动荡之后,藩镇割据现象开始出现,朝廷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统治。
安史之乱后,唐玄宗李隆基却几乎丢了江山,仓皇逃出长安的李隆基,在马嵬坡兵变后,就已经威信全无,被逼杀死杨玉环后,皇帝就有名无实了。
太子肃宗自立,直接把李隆基弄成太上皇了。
因此,晚年的李隆基,只知道酒池肉林、奢侈无度,完全无视帝国的危机,哪怕没有安禄山的安史之乱,帝国的丧钟也迟早会来。
视频播放到这里就结束了,画面逐渐暗淡了下去。
历朝历代的帝皇们,看到这一幕,他们眼中目光复杂,脸上浮现出感叹的神色,不由得为这短暂的大唐盛世,感到非常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