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励精图治、改革图强,在位身体十个月,就打下一个盛世的基础。
俗语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这句话在朱高炽身上得到完美的验证。
他的爷爷朱元璋、父亲朱棣、弟弟朱高煦都是杀伐果断崇尚武力之人。
但是朱高炽却从小崇尚儒学仁义为先。
朱元璋对他说,佛晓时分帮爷爷检阅一下部队,他溜达一圈回来了,告诉朱元璋士兵太辛苦,要让他们吃过早饭在检阅,朱元璋蓦然。
朱元璋又挑选一部分孙子看大臣的奏折,其余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皆侃侃而谈,挑了很多毛病。
唯独朱高炽沉默不语,问起缘故,答曰都是无伤大雅的小问题,他关心国家的大事,朱元璋赞赏。
不夸张的说,如果刨除身体的残疾,朱高炽在朱元璋所有的孙子辈里,也绝对属于领跑者之一。
但是可惜,历史不接受如果,朱高炽就是一个因肥胖而致残的残疾人。
于是他成了众兄弟嘲讽的对象,成了朱棣手下的留守专业户。
然而即便如此,他还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证明了自己。
“靖难之役”中,朱高炽率领1万老弱病残抗击李景隆的50万征缴大军,成功守住北平。
建文帝朱允炆想要使用离间计,结果他看都不看把信转给了朱棣,让朱允炆亦是无可奈何。
每每想到这,都不由得感叹,评价一个人能力高低,真的不能只看外表。
对朱高炽来说,真正的生死挑战始于朱棣称帝之时,原因有两个。
第一,朱高煦勇猛好战,更符合朱棣的审美标准。
第二,朱高煦曾经得到过朱棣一个不是承诺的承诺。
“世子有疾,汝勤勉之。”
朱高炽有祖制支撑,朱高煦则有军功在身。
两人的背后又分别占有文官和武官集团,本来朱元璋尸骨未寒,祖制的压制作用是很明显。
奈何朱棣的态度偏向于朱高煦,两人一时之间斗的难分上下。
好在朱高炽崇尚儒学,解缙、杨士奇等人都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就连朱棣派来监视他的礼部郎胡濙暗也多次为他说好话。
尤其是解缙那句“好圣孙”,成为打破储位之争平衡的关键。
以前流行一种说法,叫“仁者无敌”,用来形容朱高炽非常关键贴切。
朱高炽在太子之位上坐的并不安稳,朱高煦依仗着朱棣的宠爱,不断发动攻击。
但是每到关键时刻,总有人跳出来为朱高煦辩解。
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前途性命!
所谓仁者无敌,不是你有多厉害,而是你的敌人最终都变成了朋友。
于是,在众人的策划下,朱高煦被强制就藩,朱高炽坐稳太子之位。
既然诸君位置已定,朱棣自然可以放心的去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比如说打仗,这个在战争中出身的人,注定离不开战争。
他在位期间,五次出兵讨伐蒙古,每次都选择御驾亲征。
比如说迁都,几乎是从登基之日起,他就谋划着迁都,为此不惜与群臣反目。
既然朱棣很忙,那么朱高炽就要多劳动,于是在做太子期间,一共六次进行了六次长时间的监国。
这六次监国短则4个月,长则近4年,合起来竟达9年8个月的时间。
以至于后来除了重大人事调整,朱棣都让朱高炽全权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