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小妹采药赚的钱也不用交公中了,以前日子不好过才要靠小妹补贴,这次之后我们日子都好过了,就不能继续让小妹补贴了。”
蒋大龙和蒋二虎的提议得到了庄氏,肖氏和几个小辈的赞成。
沈氏满意的看着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们,心中高兴,都是好孩子,懂得感恩,不会贪得无厌。
蒋楚笙点头,也很满意家中人对她这不是完全压榨的心态,谁也不愿意花钱养出一群白眼狼出来。
不过蒋楚笙却并不赞同蒋大龙的观点,道:“这些银子,我不准备用来盖房子买地,我建议我们用这些银子去城里定居。”
“去城里定居,这,会不会太费钱了?城里生活不容易,处处都要钱的,咱们又没有什么谋生手段,去了岂不是坐吃山空。”
沈氏有些迟疑,她一辈子都生活在村子里,突然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就算那是村里人人羡慕的城里,她的第一反应也是抗拒。
蒋家其他人也是一样,说起去城里生活,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各种困难担忧。
倒是小辈里的蒋晓莲和蒋楠很是心动,只是作为小辈,俩人也插不上话,就眼巴巴的看着蒋楚笙,指着小姑姑说服爹娘和奶奶。
蒋楚笙知道家里人的担忧,也不计较他们太胆小,而是继续分析去城里的好处。
“谁说咱们去了城里没有办法谋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县城里开个杂货铺。
我打听过县城的房价,一个铺子最好的五十两,最便宜的十多两银子。
咱们按照最好的铺子买,算上五十两银子,一个比较好的大院子,能住下我们一家人的,大概要一百两银子左右。
开好了铺子,进货的本钱再算上一百两,加在一起也就是二百五十两左右。
按照我的估算,卖人参剩下的钱加上咱们自家的存款,差不多能有三百两,如果人参的价格高,说不定能剩下四五百两银子。
有了这些银子压箱底,加上开的铺子还能赚钱,咱们在县城站住脚肯定是不成问题。
最重要的是,城里有书院,咱们住在城里,就可以把家里几个孩子送去读书。
虽然几个侄子年纪大了些,读书有点晚,咱们不奢求功名,能识字去做个账房掌柜的,那工钱可与种地不可同日而语。
晓莲虽然是女孩,但也可以请个女先生,不说琴棋书画,读书识字总是好的,自身强了,日后也能嫁个好人家。
几个侄子日后成亲生了孩子,也能就近从小去读书培养,无论是谁,只要能考取了功名,咱们蒋家就算是改换门庭了。”
蒋楚笙庆幸这个世界虽然也是士农工商商在最末,但商人的子女也可以去考取功名,只是一旦做官,父母妻儿就不可以从商了。
没有人不希望能够改换门庭的,蒋楚笙说别的还罢了,一说这个,不但沈氏,蒋家所有人都心动了。
最后还是沈氏这个大家长拍板:“就去县城了,大龙,二虎,你们两个先陪着笙儿去城里卖人参,顺便看看铺子和能搬家的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