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既然无事可做,那就修书吧!(1 / 2)

扶苏想起自己看到的资料中,有一天孔子溜达到了卫国。

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

孔子回答:奉粟六万。

于是卫国也以‘粟六万’的待遇雇佣孔子,并不是年底结算,而是提前预支的那种!

只不过卫国有人看不惯孔子,频繁在国君面前告状,于是孔子见势不妙就溜溜球了,只在卫国呆了十个月。

嗯,薅了封建领主十个月的羊毛,走的时候还白嫖了两个月的钱!

后世里经常有人觉得孔子在陈、蔡挨饿的经历是‘常态’,但其实这些事情都是反常的,并不常见。

大多数时候孔子周游列国,都是居于庙堂之上,优哉游哉、丰衣足食。

比如《论语》中记录孔子的日常生活: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原宪做孔子的管家,然后孔子给他粟九百作为报酬,原宪可能是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单身狗,他觉得孔子给的太多了,吃不完。

于是孔子说:让你拿着就拿着,你吃不完就给家乡的人分了吃吧!

瞧这狗大户的嘴脸!

毕竟是年入粟六万的人,粟九百掉在地上可能都懒得捡起来!

而儒家的亚圣孟子,生活比他的这个祖师爷更加惬意。

虽然孟子是个喷子,先后怼过梁襄王(望之不似人君);梁惠王(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也);齐宣王(王顾左右而言他);杨朱、墨子(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但在列国却享受‘卿大夫’级别的待遇。

不过孟子的那一套‘民贵君轻’理论,别说那些世卿世禄的战国人接受不了,就连后世里开局一个碗的朱重八不也把他从孔庙里扔出去了……

相比之下,扶苏有时候读论语,觉得孔老夫子其实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他觉得如果孔夫子还活着,他可以给老夫子开出年十二万粟的工资,让他留在咸阳给自己打工。

这主要是因为孔夫子是一个擅长‘打左灯往右转,扛着红旗反红旗’的时代弄潮儿。

在孔子生活的年代里,最有价值的垄断资源是知识垄断。

无论是之前的商代,还是之后的西周、春秋,大多数的时候‘学习’这种事情,只局限在贵族之间,也就是学在官府。

而孔子是私人教育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诲人不倦、有教无类。

孔门弟子三千,其中狂砍战国一条街的法家一脉,出自十哲之一的子夏,而开创了春秋战国另一个显学的墨翟,据说早年也在儒家听学!

对秦国影响很大的李斯、韩非,也是出自儒家的荀子门下。

当然了,儒家的政治思想只能喊喊口号,但法家能提供一套具有高度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所以后世的汉宣帝才会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儒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就是说让儒家做吹鼓手可以,让他们做事是靠不住的。

在扶苏遐想之间,肩舆到达咸阳宫正门,他走下肩舆,在中郎们组成的人墙中登上金根车。

他坐在宽敞的沙发上,伸伸懒腰,用手杖敲打车厢,车队旋即在上千名身穿铁甲,手持强弩坚矛的骑兵护卫下,向兰池宫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