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火中取栗(1 / 2)

“陛下认为,臣既然知道了南直隶有变,为什么整整三年都没有在朝堂上提起过此事吗?”

“.......先生教朕。”

张居正神情平静地看着朱翊钧,这种考较的阵仗让朱翊钧不由紧张了起来,见他认真地端正了一番自己的坐姿,张居正这才缓缓开口。

南直隶地区富甲天下不假,但朝廷能从南直隶收到的税赋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多、甚至可以说少得可怜,这主要要归功于大明畸形的财政政策。

大明的商税低到了令人发指的三十税一——也就是百分之三!之后万历皇帝还嫌商税太高了,又主动降到了原来的一半。

再考虑到大明低到令人发指的行政效率,豪绅、富商、权贵们无师自通的逃税漏税,大明能收上来的商税真就是蚊子腿。

这意味着大明主要的财政来源是人民的生产活动、主要的税收群体是底层百姓和工匠,对商人、贵族、士大夫这些真正的有钱人征税效率严重不足,富人们逃税漏税的现象日益猖獗。

话说得难听一点,这叫剐穷人的骨头去补贴富人,是极不健康的财政状况,朝廷根本没从明末的工商业繁荣中吃到红利,反而还要对已经大规模破产的底层人民层层加税,去赚穷鬼的银子。

虽然张居正没有把话说完、但朱翊钧还是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顿时震惊地头皮发麻。

“先生难道是想收商税?这可是在断那些豪绅富商的财路,他们会恨死朝廷的......”

税赋一直是大明的老大难问题,比之卫所、京营、九边更加根深蒂固而难以改变,这个问题直到大明灭亡都没能得到解决。

朱翊钧的政治蓝图里确实有税改,但那起码是他执政十年、羽翼丰满之后的故事了,没有十足的把握他是不会去踩这个大坑的。

这个道理张居正不可能不懂,然而他仍旧坚定、乃至狂热地看着朱翊钧,那双精光暴射的眼睛里露出可怕的光辉和野心。

“所以才要让南直隶乱起来,让百官和天下人都看到倭患已经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逼那些商人和士绅向朝廷求援,这样朝廷才能名正言顺地把手伸到南直隶。

不求毕其功于一役,这次只要撬开一个口子就行,最起码要把厘金给收起来!”

张维贤前往江浙平叛时曾苦于四处流窜的匪寇和山贼,向朝廷提议在各处交通要道设卡,用密密麻麻的哨卡锁死流寇们的行进路线,也给手下的士兵们找点活干。

哨卡这一招迅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流寇们不敢从大路行进、行军速度被大大拖慢,张维贤很快就锁定了他们的具体位置,集结重兵剿灭了四处流窜的匪寇。

朱翊钧曾经开玩笑地跟张居正说:这些哨卡能卡住到处流窜的山贼、就也能卡住南来北往的商旅,逼他们把商税在这里给补齐了。

朱翊钧是当成笑话说的,因为他害怕此举引起的反对声浪、十年之内根本不会去做,但张居正却把它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对于有些人来说,混乱不是末日、而是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