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花钱买平安(2 / 2)

吴甡急忙站起身回了个礼,然后走出来搀扶老者。

这位老者可不得了,曾官至礼部左侍郎,门生无数,膝下几个儿子有一个在吏部任右侍郎,一个在都察院任左佥都御史,其余的分别在各地做官,可谓一门尽是高官厚禄,在太原乃至山西当地颇具能量。

老者轻轻拨开吴甡的手,不咸不淡道:“吴大人,太原城被围六日,为何不见援兵?秦贼若来讨公道,为何不将他的钱财还给他,好教他退兵?”

“唉。”

吴甡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邓老,并非晚辈不求援,而是雁门关与交城、文水各地将官惧怕秦贼,不敢前来救援。”

“至于为何不将钱财还给他……唉,他要的可不是小数目啊。”

说着,吴甡朝杜应堂打了个眼色,后者急忙插过话,将秦川索要的钱粮数量一一道来。

听完杜应堂的话,刚来的这帮乡绅一片哗然。

很快,“狗贼、蟊贼、反贼”等骂声便不绝于耳。

就连原本神情沉稳的老者,也气得胡子直翘,顿着拐杖破口大骂:“大胆蟊贼,朗朗乾坤之下竟敢强取豪夺,其行径与贼寇何异?与谋反何异?”

宁化王朱敏济和晋王世子朱审烜更是怒不可歇,跳着脚冲城北方向咒骂不止。

等骂声稍微平息一些,一旁的杜应堂便插过话道:“诸位,如今事态紧急,还是先商讨是战是和吧,若战,可有把握将秦川拒之门外?若和,诸位可愿意出钱粮买平安?”

听到杜应堂的话,在场的人突然安静下来,然后纷纷把目光投到他身上。

杜应堂心里叫苦不迭,今日之后,恐怕太原城人人都以为他跟秦川交情不浅,甚至以为他就是秦川的人了。

“咳,杜大人所言极是,诸位,当务之急还是先商讨是战是和吧。”气氛正怪异时,吴甡出声道。

众人这才纷纷收回目光,然后开始议论起来。

没多久,在场的人便分成了两派,一是主战派,主张决不能让秦川那狗贼得逞,一万三千石粮食和四万七千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他们完全可以发动百姓,依托城墙甚至城内街巷阻击对方。

另一派自然就是主和派,这些人对守城感到极度悲观,依据是秦川的关帝军所向披靡,成立至今还未尝一败,就连东奴也接连败在他们手下。

战阵厮杀、短兵相接等等,城内守军不可能打得过对方,更何况对方的火器数量众多,威力极强,守军人数再多也是枉然。

最重要的是,那条流言已经在城内传开了,就算发动城内百姓,招募了乡勇,他们也未必会尽力守城,临阵反戈都有可能。

若秦贼攻进来,在场的诸位全都得遭殃,城中诸多乡绅也必然会落得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

与其拿身家性命来豪赌,不如直接花钱买平安,反正大家都出一点,总能凑够数目。

一开始,主和派的人数还很少,声音很微弱,可争着争着,一些家底雄厚的乡绅老爷们也开始觉得,守城是一场胜算不大,输了就家破人亡的豪赌,于是便纷纷倒向主和派。

吵到中午时分,主和派逐渐占据上风,就连朱敏济也倒向了主和派。

朱敏济知道,他跟秦川的梁子已经解不开了,若对方进城,他必死无疑。

所以,他宁愿花钱买平安,也不敢赌。

吴甡让人去做了几座家常便饭,让这伙人在守备府吃饭,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吵。

吃饭的时候,这帮人拍桌子连连,大家都吃饱了之后又开始掀桌子,撩袖管差点上前干架。

吵到傍晚时分,忽然有一条探报送进守备府,说寿阳城那路关帝军离太原城不到三十里路,明日中午时分就能跟秦川汇合。

而且,南边另一路关帝军,正往太原南部集结,隐隐有进军太原的迹象。

收到这条消息,已经占尽优势的主和派一下子压倒了主战派,连晋王世子朱审烜也赞同议和。

吴甡在权衡一番之后,便拍板决定议和。

杜应堂和在场很多人都暗暗松了一口气。

反正是让城里的乡绅掏钱,只要能议和,他们就能保住小命。

但接下来又出了一个问题:刚决定议和,那帮人就开始喊穷了,都想让别人多捐点钱粮,好让自己能省点下来。

这个问题,比是战是和还要难办。

杜应堂带头捐了五百两银子,一向清廉的吴甡也捐了一百,其余官将也纷纷表态愿意捐钱粮,那帮乡绅老爷们才没吵得那么凶了。

但这个问题可不是轻易能解决的,这帮人从傍晚吵到华灯初上,又从华灯初上吵到三更棒响,仍没吵出个所以然来。

最后,还是吴甡和朱审烜做主,按各家田亩数和店铺作坊数量来算家产,然后按比例捐。

直到半夜,各家需要摊派的数量才终于定下来。

然后,他们开始连夜准备钱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