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给秦将军进献仙丹的采菊道人(1 / 2)

跟手下开完会,秦川去了炮厂。

黑山堡建成之后,可用的空间也大了很多,炮厂也完成了扩建,拥有六座炉子之多。

其中一座炉子专门铸造模具,其余的分别铸造虎蹲炮、大小弗朗机炮和大小将军炮。

陈詹培养了一批熟练的铸炮工匠,就算他不在场指挥,那些工匠也能造出合格的天威将军炮了。

如此一来,铁炮的产能大大提高,现在每个月能产天威将军炮三门,红衣将军炮五门,大弗朗机八门,小弗朗机和虎蹲炮各二十门以上。

这还是因为没有机械,需要人工镗炮管才拖慢了生产速度,一门天威将军炮的内膛需要至少七天才能彻底镗光滑。

如今,陈詹还在继续扩大生产线,等秦川北上进攻河套时,战线会迅速拉大,意味着关帝军需要更多火炮。

防守明军的战线、进攻河套的战线、抵御建奴反攻河套的战线,这些战线的所有军堡,都需要火炮,尤其需要射程远威力大的天威将军炮。

除了扩大生产线之外,陈詹还根据秦川的要求,在摸索一样东西:能承受更多发射药,射程五里以上的要塞炮。

秦川知道,他很可能要面临朝廷、建奴和蒙古诸部的围攻,会三面甚至四面受敌。

在兵力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他需要更强的火炮,安放在各个重要的军堡关隘,用来防守城池。

敌人在五里外就开始被炮轰,一直被动挨打的情况下,士气会掉得很快。

但这东西很不好弄,要容纳更多发射药,就需要加大口径,估计要加大到五寸左右,炮弹的大小和炮管的长度也要相应增加,炮管厚度更要大幅增加。

陈詹估计,造出来的要塞炮单单炮管就重达四千斤以上,甚至不止这个数。

这么重的大炮难以拉出去野战,但吊到城墙上之后,就是一件件大杀器。

秦川已经帮不上陈詹什么忙了,在炮厂待了小半天便去了枪厂。

李学境共造了八台螺旋轴拉线车床,除去报废品,一个月能出十七到二十根线膛枪管。

有了一定经验之后,螺旋转轴的成品率越来越高,线膛枪的产能也会逐步提高。

据李学境预计,年底之前,应该能造出超过一百二十支线膛枪,让关帝军的线膛枪装备量提高到两百支以上。

到明年年底,装备量应该能提高到五百支以上。

五百支线膛枪,足够秦川横扫整个漠南蒙古了。

因为吕梁山区已经大半年没下雨了,西头沟水库已经近乎干涸,那些水力钻床已经停工两个多月,只能用畜力替代,而且每个月要拿几十根品质最好的枪管去拉膛线,所以燧发枪的产能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个月只能产大约两百支。

但年底之前,关帝军的燧发枪装备量也能达到两千五百支,基本达到秦川的预期。

和陈詹一样,李学境也在琢磨新武器:短铳。

这玩意用处很大,开战之前事先装填好弹药,卡死保险,标枪扔完的情况下,若敌人冲到跟前,可以取出短铳爆敌人的脑袋,压制敌人的攻势,还能用来放冷枪,比如夜不收和敌人的哨骑近身厮杀时,突然掏出一个黑又粗的东西,冲敌人来一发,很容易打对方个措手不及。

这东西并不难弄,把隧发枪的枪管锯断一大节,再把枪柄改成握把就成了。

但秦川追求性能更好、更稳定的短铳,所以李学境没打算锯断长枪的枪管来替代,而是重新造。

……

在枪厂待了良久,秦川又去盔甲作坊和兵器作坊转了一圈。

在此之前,盔甲作坊主要是制作棉甲,如今已经开始造复合甲了,也就是布面铁甲和棉甲的融合体,铁甲片夹棉絮,并用铜钉铆接。

这种盔甲既能防御刀枪,又能防御弓箭火枪,防护力比单纯的棉甲或布面铁甲都要高,成本自然也会高出不少。

其实,钱并不是难题,秦川现在不缺钱,难题是产能低,一个月造不出一百副盔甲,因为盔甲工匠太少了,得等一大批学徒出师之后,产量才能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