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参观少府(2 / 2)

虽然少府的工匠可能并不理解其中的原理,但他们能自行摸索出渗碳法,也足以让李郃叹为观止。

而相比冶炼锻造,少府工匠在制作弩具方面的工艺同样独步天下。

制作弩具最关键的材料便是木料与筋弦,据申不害对几人的介绍,少府工匠尝试有各种木料制作弩具,其中有三类最为出色,少府将其分别命名为溪子(谿子)、时力、距来(距黍),皆是射程超过六百步的强弩。

按三百步为一里来算,韩国少府的强弩,差不多能射两里地(约八百米)。

当然,这里所说的两里指的是韩国劲弩的极限距离,若要有效地射杀敌军,射程起码要减半算,但即便如此,这个有效攻击距离也足以令人瞠目,无愧于劲弩的美誉。

对比少府所打造的最新式的弩具,当初少梁从魏国得到了那五百架弩具,估计不知是韩国多少年前的造物了,根本不配少府如今的造弩水平。

就连墨践这位墨家钜子亦看得啧啧称奇,似发现宝物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新弩,若非申不害以及少府的工匠就站在旁边,估计这位钜子保准会拆开弩机看看内部结构,以满足他心中的好奇。

期间,李郃当着申不害与几名少府工匠的面问墨践道:“钜子能仿制么?”

墨践看了一眼在旁的几人,想了想如实说道:“可以,但需要花费许多时间。……首先我得知道这些韩弩的用材,据我观察,这些韩弩的弩臂与弩机,选用的并非同一种材料,显然韩人是经过长期摸索与测试,选择了最佳的材料;其次,这些弩具都是经过烘烤加工的,尤其是弩臂部分,若无法得知其中工艺,就得得反复尝试与测试;然后是后侧的弩机,它其中肯定是有些并不简单的机关……总之,若无法得知韩国的用材、加工工艺,即便我得知了弩机内部的构造,可能最起码也要花费数月乃至数年来尝试各种木料,更别说还有弩弦部分……”

申不害饶有兴致地听着李郃与墨践在光明正大地谈论‘偷师’问题,非但没有气恼,反而对李郃行事光明磊落而有所赞赏。

这天底下谁不想偷师他韩国的技术呢?

就算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还不知道会使什么诡计呢?

相比之下,似李郃这般光明正大地说开,反而让申不害觉得此人诚实。

当然,赞赏李郃几人的诚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申不害也自信他少府的技术不可能如此简单被人偷学,就像墨践所说的,只要少府的工匠隐瞒了其中几个环节的工艺,比如选材、加工,就算给出图纸,给出样品,他国也未必能在短时间内仿造出来。

比如魏国,魏国一直垂涎着韩国打造弩具的技术,甚至逼迫韩国交出制造的工艺,但结果如何?他韩国的弓弩水平依旧远远超过魏国。

当然申不害也不敢小瞧墨家弟子,比如墨践这位墨家钜子,此人一眼就看出他少府的制弩材料是经过特殊工艺加工的,若非少梁确实对韩国起不到威胁,申不害绝对不敢领一个墨家钜子参观他少府的工坊。

毕竟墨家的技术,那可是有目共睹的,哪怕是他韩国也不敢说超过墨家。

黄昏前,申不害领着有些恋恋不舍的李郃、王廙、墨践几人离开了少府的工坊,回到了新郑。

在回程的途中,申不害在马车内对李郃几人说道:“三位觉得我少府的技术如何?”

李郃三人大加赞誉。

申不害十分高兴,毕竟少府算是他在韩国任相期间为数不多的骄傲了。

心悦之余,他正色对李郃三人说道:“君侯体谅少梁如今的艰难,也希望能为少梁提供帮助,但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少梁想在短时间内融汇我韩国冶造、制造技术,老夫觉得还是有些勉强……李大夫觉得这样如何,过几日,老夫携几位工匠与诸位一同前往少梁,勘察少梁当地的木材,协助少梁提升造弩的工艺,至于冶造……老夫认为等少梁掌握了弩造技术后,再考虑此事也不迟。”

李郃微微点头。

虽说他一心想要发展少梁的冶造技术,但他必须承认,相对于目前的少梁而言,弩造技术更加适合。

毕竟弩具更适用防守。

就这点而言,申不害给出的建议十分贴合少梁目前的情况。

“多谢韩侯、多谢申相。”李郃欣然感谢道。

申不害笑着说道:“诚如李大夫所言,少梁与我韩国处境相似,相互帮衬、相互扶持是应当的,只要有朝一日少梁强盛了,莫要忘却我国先前的帮助就好……”

“那是自然。”李郃与王廙信誓旦旦地做出了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