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彭越无罪,梁王当死(1 / 2)

刘邦一语,顿时惹得殿内众人赶忙低下头,再也没有了出身劝谏的意图。

只方才那一句话,刘邦就已经将自己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了。

——朕没问你们彭越有没有罪,朕问的是:梁王这个位置,究竟应不应该让异姓诸侯坐!

如果说,这个问题是在五年前,汉祚方立的时候提出,那答案自是不言而喻。

哪怕是为了暂时稳定关东的战略局势,留侯张良、曲逆侯陈平乃至于建信侯刘敬(娄敬)等人,都必然会劝刘邦‘以大局为重’,先虚与委蛇稳住关东,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北方,集中在长城以北的匈奴身上。

但在现如今,汉室已经经历过一场汉匈平城战役,又接连平定燕王臧荼、临江王共尉、韩王信等异姓诸侯叛乱,以及赵王张敖被贬宣平侯、楚王韩信被贬淮阴侯的一系列变故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变了。

攘外,必先安内!

要想集中精力北击匈奴,汉室首先要确保的,就是关东的安稳!

而在现阶段,汉室对于‘关东彻底稳定’的解决方案,也早已达成共识。

——除了身为吴王夫差后代的长沙王吴氏一脉,其余各家异姓诸侯,都不该存在于关东大地!

这样一来,刘邦方才那个问题,答案也就很明显了。

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彭越,不该受到苛待。

但身为异姓诸侯的梁王,必须被清除!

最起码,也要和淮阴侯韩信一样,废王为侯,并软禁在长安。

正当帐内功侯们下定主意,斟酌起措辞之时,就见刘邦那依旧高大伟岸的身影,缓缓从上首的座位上起身。

待踱步来到大帐正中央,刘邦的面色之上,已再也不见方才那副恼怒。

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国事为重、大局为重的神圣使命感。

“自汉祚立,朕之心腹大患,便唯一处!”

语调粗重的一声低吼,刘邦便猛地抬起手,遥指向北方。

“北蛮匈奴!”

“朕生平之念,唯策马驱驰于雁门关外,尽踏胡蛮之居所,使得见汉骑而不敢弯弓,汉人当面而不敢直腰!”

器宇轩昂的宣示出自己的毕生夙愿,刘邦终是深吸一空气,将遥指向北方的手指收回,双手背负于身后,面色也稍阴沉了下去。

“然自汉七年,韩王信北结匈奴,以至汉匈平城一战之时,朕便已明白。”

“——若欲全朕之夙愿,首当为者,非纠结大军以北出边墙,而乃尽去关东异姓诸侯,以免再有韩王信马邑献降,判汉降胡之故事!”

说到这里,刘邦不由发出一声冷笑。

“诸公言,梁王彭越功勋卓著,又往忠心不二。”

“莫非如此,便可确保其往后无有二心,无意步韩王信之后尘?”

“诸公可有人胆敢出身,以身家性命担保于朕当面,言梁王彭越至死,都绝无叛逆之举?”

略带暴戾的发出一问,不等仗内众人给出答复,刘邦便自顾自摇了摇头。

“——彭越功勋卓著,比淮阴侯如何?”

“往昔,朕率军抗项羽之楚卒,若无淮阴侯,朕安能得以尽胜?”

“楚王项羽,安能自刎于乌江,无颜面江东父老?”

“然纵如此,淮阴侯不亦反于楚,为朕贬王为侯?”

“今日,诸公随朕至此,不亦因陈豨贼子为淮阴侯所怂恿,意欲悖逆作乱?”

面带沉痛的发出一问,刘邦的苍髯都不由有些微微颤抖起来。

“——彭越忠心不二,比往之韩王信,又如何?”

“身以为韩襄王之孙,姬姓韩氏之后,韩王信得朕敕封以为王,续姬韩社稷。”

“然终,韩王信不亦自毁贵族体面,为蛮夷之走狗?”

“便是如今,往昔之汉韩王,亦承命于狄酋冒顿,作乱于吾汉家之北墙之外呐!!!”

说到这里,刘邦终是面带凄苦的闭上双眼,扬天发出一声长叹。

“自起于丰沛,朕所见、闻之‘忠臣义士’,实如过江之卿。”

“有受命于危难之际,险扶秦社稷于勿亡,然又献降项羽,受封以为雍王之秦少府章邯;”

“有奉主之命率军追击,反因‘养寇自重’之念,而使朕得逃虎口之楚将丁固;”

“亦有先叛项楚,后叛刘汉,终亡于反复无常之魏王豹······”

苦叹着,刘邦缓缓低下头,望向身侧不远处,明显想要出身说些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周昌。

“汾阴侯之意,朕明白。”

“往昔,故高景侯周珂坚守荥阳,同彭越可谓相得益彰,守望相助,故私交甚笃。”

“今高景侯已亡,汾阴侯身以为高景侯弟,自当回护亡兄之故交。”

说着,刘邦不由摇头叹息着重新坐回上首,眼睛虽然看向周昌,但嘴里的话,分明还是说给帐内众人。

“秋七月,太上皇驾崩,朕任汾阴侯为赵相之时,就已明言:往后数岁,朝堂之重,便当为除梁、淮南此儿异姓诸侯。”

“及汾阴侯之责,便乃往后数岁,朕亲出函谷,已讨不臣之异姓诸侯之时,劳守北墙,以防北蛮匈奴阻朕大计!”

“故,朕以为,彭越无罪;”

“然梁王,断不可留!”

“汾阴侯以为然否?”

意味深长的发出一问,刘邦又侧过头,重新望向帐内众人。

“诸公,又以为如何?”

听闻刘邦这一番毫不带掩饰的盘算,帐内众人思虑良久,终是从帐内两侧来到中央,对刘邦齐齐一拱手。

“臣等,谨遵陛下诏谕······”

见此,刘邦面上忧容终是稍艾,面色郑重的微一点头。

“既如此,梁王彭越意欲谋反一事,便当由廷尉亲往而查。”

说着,刘邦稍抬起头,在殿内众人身上打量一周,目光最终锁定在了一名年岁三十余的‘青年’将领身上。

“故廷尉公上不害,已为朕任之以为右将军,领荆、楚之兵,恐当无暇。”

“便由卫将军王恬启往之,彻查梁王彭越意欲谋反一事!”

听闻刘邦此言,王恬启正要出身应诺,就见一直默然侍立于刘邦身侧,从始至终未发一言的御史大夫赵尧站出身,轻笑着对刘邦一拜。

“陛下。”

“臣以为,此事,或当稍置于日后,方更妥当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