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番外:人物解析——吕氏外戚(上)(1 / 2)

本章节为背景人物科普,请酌情订阅。

唉~

这几天身体出了点问题,脑袋一直昏昏沉沉的,本来不打算继续写人物解析了,但写正文总是很慢。

就拿这片人物解读调整一下状态,也算是再捋捋思路。

·····················

对于上一篇人物解读,即‘周吕令武侯吕泽’一篇,很多读者都有不同的看法。

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如果吕泽真的有大功于社稷,甚至与韩信的功劳比肩,那为什么没有被封王?

二、如果吕泽真的手握兵权,且个人军事素养深厚,又怎么会被刘邦轻而易举弄死,又或是莫名其妙战死北墙?

三、为什么就这么这么断定吕泽是个功勋卓著的外戚大将军,而不是一个平庸无比,只因血脉身份而被刘邦提拔的大舅子?

经过上一篇人物解析章节,我也发现了大家的疑虑所在,所以在后续的人物解析,以及正文内容中,都会尽量以明确记载的历史作为依据。

而对这几个问题,我也同样有可以拿的出手的依据。

首先,吕泽为什么没被封王?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刘汉,不是姬周。

与周王室‘有功就能封王’的标准不同,刘汉对于封王,尤其是封诸侯王这一件事,是抱有悲观态度的。

这一点,我们从刘邦统一天下的进程就可以看出。

先是二世胡亥继位,天下风云变幻,刘邦、项羽等义军首领反抗秦的压迫,最终推翻了秦的‘暴政’。

而在这个‘反秦联盟’中,各方的追求是不同的。

包括霸王项羽在内的故六国贵族,或者说‘余孽’,其目的是推翻秦王朝的统一政权,使统一的中原天下,重新回到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

这一点,从项羽入关,结束为刘邦私人订制的鸿门宴,而后大行分封,将天下分为足足十八个诸侯国,以及之后弑义帝楚怀王这两点,就能够看出。

也就是说,作为反秦义军实际意义上的领导者(理论上的领导者为楚怀王),项羽并不想做皇帝,而是想做一个······

嗯,楚霸王。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项羽,包括那些被项羽敕封的诸侯,其实都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将始皇嬴政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原,再度四分五裂回了战国plus时代。

但换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看出: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废除分封制,虽然从历史、民族的角度上而言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但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理念太先进,所以在当时,或许还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

那么,我们回过头:秦亡之后,天下格局真的是刘-项两家的‘楚汉争霸’吗?

稍翻看一下史书,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实,并不是如此。

在咸阳腰斩秦三世子婴后,中原天下,便分成了包括汉王刘邦、楚王项羽在内的足足十八个独立诸侯国。

而这十八个诸侯国,最终也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边,是身为‘统领灭秦’的楚王项羽,另一边,则是先入咸阳的汉王刘邦。

自公元前208年秦灭亡,到公元前202年垓下一战,霸王项羽乌江自刎,这六年的时间里,实际上,并不是刘汉和项楚的1v1男人大战,而是以这两人为首的两个敌对群体,在争夺些什么。

——刘邦要争夺的,是天下,是皇位,是想效仿偶像嬴政,让天下重新统一。

而项羽想争取的,是姬周那般,天子是个橡皮擦,大家都是诸侯王,各自在各自国土嗨皮,有事没事出来争个霸的宽松环境。

准确的说:刘项、楚汉之争,与其说争的是天下,倒不如说,争的是‘分封制是否应当被废除’这一历史性的话题。

再看鸿门宴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汉王刘邦自汉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重夺三秦之地,被称为‘还定三秦’。

而霸王项羽因‘不够恭敬’攻打田氏齐国时,打出的旗帜则是‘大惩小戒’。

简单来说就是:刘邦北出汉中,攻击三秦,要的是统一,要的是领土;而项羽出征攻打其他诸侯国,要的是面子,要的是开心,要那个‘西楚霸王’的虚名。

而在汉王刘邦攻灭楚王项羽,底定天下一统之大势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缓解。

——汉灭楚,并不是只靠着自己,而是整合了天下,那些被项羽封为诸侯的其余势力,一起围攻项羽,才最终逼得霸王乌江自刎。

从刘邦纠结诸侯联军五十六万,意图直捣楚都彭城的彭城一战,我们也不难看出这一点。

那么,在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天下真的统一了吗?

项羽是挡在刘邦面前的最后一个绊脚石,废除分封制最后的一道关卡吗?

实际上,并不是。

鸿门宴之后,天下一分为十八,去掉项羽所拥有的楚国、被韩信攻灭的田氏齐国,以及汉军还定三秦过程中,攻灭的章邯、司马欣等三位诸侯,到刘邦立汉社稷,承袭帝位之时,中原,依旧还有十数个诸侯王。

而天子刘邦,说好听一些,是被共举为了周天子那样的橡皮擦——起码那些诸侯王应该是这么想的。

要是说的难听一些,刘邦称帝,也可以说是自娱自乐,除了早早低头臣服刘汉的赵王张敖、九江王英布、淮南王吴芮等寥寥数人,其他的各路诸侯,其实并不承认刘邦的天子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