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无能,致使陛下受今日之辱!”丁奉哽咽道。
群臣沉默着,很多人在掩面拭去脸上的泪水,陆凯、万彧面色铁青,王蕃、韦昭须发贲张。
人心尚在,大家还是知耻的。看到这一幕,孙皓很宽慰。
——————
散朝后,孙皓秘密召见了徐绍、孙彧二人。
“今日之事,吾也是情非得已,还请贵使多多海涵。”此时的孙皓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跟一个小媳妇一样赔着小心。
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说过话了,上次还是在另一个时空,作为一个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学生,向助教姐姐卖萌求情。
“理解,理解。”徐绍笑道,“只是不知陛下是怎么打算的?”
“寡人非常愿意与魏朝交好,我们同为华夏之邦,理应携手共致太平,而非互相攻伐。”
“理是这个理,”孙彧道,“然则,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当今我大魏早有席卷天下之势,唯有这江表尚未归附,陛下怎么看待此事呢?”
“也许我们的后代比我们更聪明,我们为什么不能搁置争议,留待后世解决呢?”
“陛下此言大谬!”徐绍喝道,“陛下春秋鼎盛,恐怕是避不过那一天的。既然是密谈,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当今有识之士恐怕不会有太多争议,天下重归一统,不会超过十年,况且......”
徐绍顿了顿,认真地看着孙皓的眼睛:“有句话,外臣说出来,可能会掉脑袋。”
“贵使但说无妨。”
“魏能并吴,吴不能并魏。”
此言一出,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片刻,徐绍又道:“陛下可有疑问?”
“寡人却以为,并吴的大概不会是魏。贵使,你们觉得自己是曹氏的臣子,还是司马氏的臣子?”
二人一时语塞。
“行了,事情发展到如今,已经没必要再过多掩饰了。你们的相国就是昔日的魏武,这没什么可争议的。我也告诉你们一句心里话,请你们转告你们的相国大人,寡人愿降司马氏,不是曹氏。”
“陛下是说......”徐绍有点懵了,他没想到孙皓玩这么大尺度。
“将来司马氏革新之日,吾愿举江东之地以礼来降,以示司马氏之天命。我只求保全我孙氏之宗庙香火,和我的富贵,一如山阳公、安乐公一般。”
“外臣一定把话带到。”
......
二人走后,孙皓沉默良久,拿起手里的铜镜照了照自己的脸,突然狠狠地摔在地上裂成八瓣,恨声道:“恶心!”
——————
在孙皓的指示下,吴国上下对魏使礼遇备至。使团临行之际,孙皓不仅送还了徐绍、孙彧的家人,更是把所有降魏之人的家眷全数奉还,并遣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洪璆带着孙皓写给司马昭的亲笔信同行报聘。
当然,投降的事是不可能见于书面的,那本来就是孙皓忽悠司马昭的。一旦被抓住实质性的把柄,那就会弄巧成拙。
江东的民心士气已经比较低迷,这样的事传出去,极有可能弄假成真,社稷瞬间倾覆崩塌,那就全完了。
此次召见魏使的过程,流传到民间的版本只能是,孙皓怒掷书信,欲斩二使,被群臣劝之以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故而示之以仁云云。
“陛下,”周处密奏道,“这次我们锦衣卫打了不少钉子进去,应该能够开启一个很好的局面。不仅仅是徐绍、孙彧的家眷中,其他人的也安插了不少。”
“你做的不错,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
“哈哈哈哈哈哈!”司马昭听完徐绍、孙彧的奏报后抚须而笑,“吴主孙皓不过如此,色厉而胆薄,庸夫也。好在他还算是识时务,将来江表之地定可不战而定,吾无忧矣......”
......
“陛下,就这么放他们走了?”丁奉恨叹道,“老臣气不过啊!”
孙皓上前握住丁奉的手:“当日将军殿堂之言,让朕想起昔日大皇帝不得不屈身于曹丕小儿时,故安东将军徐文向之言,朕心甚慰!正是有了你们这样的肱骨之臣,我大吴才能走到今天。请将军放心,今日之恨,他日朕势必雪之。”
孙皓望着远处如烟如雾的旷野,眼神突然变得无比凌厉。
司马昭,你等着,朕说过要在你们司马家上位的时候送上一份大礼,就绝不食言。
乃公早晚有一天,会把这份屈辱加倍的奉还给你,和你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