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架感言依照旧例,是要发一个的,这是没有什么耐心的作者发的第一个上架感言,颇有些感慨,写得有些许生疏还望见谅。
最近,越是读书,就越发是觉得自己写的其实狗屁不如,宛若是一些重复又重复的狗屁文章,简直一文不值。
看似合理,实则全然如揩屁股的纸张一般无二,在此在此自己的无知而深表惭愧,对不起我又双叒叕丢人了,并为这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长达八年的前辈表示由衷的钦佩。
在长达八年的艰苦卓绝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我们一边要防备日军,一面又要防备顽固派和投降派的夹击,即要主张自己的原则又不能破坏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可谓是夹缝中求生存,斗争中求团结。
自1939年以来,日军一再增兵,曾在华北屯军60万人,占日军在华兵力的五分之二,并一再在华北发动数次十万人以上的大扫荡,对我根据地施行焦土政策、囚笼政策、三光政策,尤其是百团大战之后的时期。
兽军之暴行可谓罄竹难书,凭我一人之力难以言说,是非曲直,史书自有公论,勿需在下赘述。
关于经济的发展在中共中央北方局杨主任尚昆于1940年8月发表的《巩固抗日根据地及其各种基本政策》中已经充分的指明,关于减租减息、发展工农业、发展教育的若干事项。
当时的环境比作者想象的还要恶劣好几倍,人均不足一石五斗粮食的家庭占山西总人口的40%以上,完全失地的佃户在31%,其中最可怕的是数之不尽的苛捐杂税多达六百七八十项,杂税居然比正税还要高。
而关于牲畜养殖另可见于彭总于1940年9月25日-27日的《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建设》第三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乙项第二则中就有这一方面的描述,依旧不过是照猫画虎罢了。
不过发展工业这一方面我很自豪在没有查看相关文件的情况下与这些老将军的思路不谋而合,在这个文件中的第四条《晋冀豫边区一九四一年经济建设》中甲项关于工业生产建设中,而第一条提出的棉织品要自给自足,充分说明当时棉织品的匮乏,否则他不会将这一条放工业发展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