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黄松的家之后,甘卓反复念叼“愚昧”之类的话。
刘正说道:“甘卓,你得理解黄松的行为。既然读书识字在人家心中无利可图,人家不愿意配合也就理所当然了。”
“庄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黄松他怎么就不明白呢?”甘卓愤愤不平的问道。
“天下大道,利则趋之,害则拒之。这是世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刘正答道:“想要说服黄松那样的人,关键在于一个利字。”
甘卓摇了摇头,对刘正的解释听得是一头雾水。驻村夜校明明是一项惠民工程,怎么就不能得到百姓们的积极响应呢?
刘正倒是明白黄松的选择。教育之利,少说也得十年才见功夫。以黄松一家的经济条件,根本就撑不到那个时候。一家老小要吃饭,仅靠一个人劳作,那是要饿饭的。
学习和生存比较起来,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黄松每天都得为家人的生计奔波,根本就没有精力上夜校接受扫盲教育。
至于那三个娃儿,也是黄松认定的种地帮手。想要他改变主意,除非彻底的改善黄家的生存条件。
回到碧云寺之后,刘正让甘卓去找杨水,把了解到的情况直言相告。
“甘营长,庄主有什么具体的指示吗?”杨水问道。
“黄松认为上夜校无利可图,这代表着大多数村民的观点。”甘卓答道:“庄主说:要让村民觉得上夜校有利可图。具体怎么做,你自己开动脑筋好好的想想!”
甘卓离开之后,杨水开始琢磨刘正的指示精神——如何把上夜校的好处,让黄土坡的村民看得见,摸得着?
杨水望着夜校外面的土地,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当前黄土坡唯一的大事,就是土地改革。让村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就是重新分配的土地了。
杨水找到土改工作组的负责人杨花进行协调,打算把驻村夜校与土改流程直接挂钩。
“杨校长,土改与夜校挂钩,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呀!”杨花说道。
“为什么?”杨水问道。
“首先,土改的好处,无法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其次,村民在分到土地之后,估计就会放弃继续上夜校!”杨花说道:“土改不能随便延期,杨校长还得另寻他法!”
杨水突然想到了土改工作组还有另外一项基本职能,那就是向村民发放基本口粮。于是就提出了由驻村夜校代发的请求。
杨水的这一请求,涉及到了钱粮的支配。由于没有先例可循,杨花也不敢随便应承。
两人一起到碧云寺觐见刘正,提出了驻村夜校和土改工作组联合办公的计划。
刘正突然发现:联合办公不仅解决了夜校的尴尬,还解决了夜校的师资力量问题,更是拉近了土改工作组与当地村民之间的距离。
积极从事夜校教学的土改工作人员,也是村民们的老师。按照天地君亲师的五常,老师也是有一席之地的。自古以来就有严师若父的传统,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土地分配过程中的扯皮。
刘正觉得联合办公好处多多,于是就批准了杨水和杨花的计划。
杨水回到黄土坡之后,经过一天一夜的努力,总算是完成了具体的计划。
按照刘正的要求,村民接受夜校培训的时间不得低于半年。杨水就把土改工作组替村民分配的口粮平均分成一百八十份。每天限制由户主本人,到夜校完成教学进度之后,领取次日的口粮。
同时为了刺激村民认真学习,杨水还制定了严格的驻村夜校村民学员的学习成绩奖惩制度,并准备上报刘正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