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伤兵安置(1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2966 字 2021-10-21

周瑜耗光了陈家提供的粮饷,却在封锁沟军营碰得头破血流。没有丝毫的寸进不说,反倒是弄出了一万五千多伤兵。

很多人认为四战之地防守不易,其实真正的关键在于伤残抚恤金压垮了防守的势力。按照战损的比例来看,一死九伤是最理想的状态,甚至会出现一死九十九伤的超级比例。

作为统兵大将,偶而克扣一下战死将士的抚恤金,其家人想要公平正义,得经历漫长的时间考验。然而那些伤残将士的抚恤金就不一样了,人还活着,一分一厘都不能少。否则就会触景伤情,导致军心不稳。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在打扫战场的时候除了特定的人选,其余的无论敌我一坑埋。谁也怕弄出大量活着的重伤员,增加后勤野战医院的工作量不说,伤好之后的安排才是最大的问题。

兴汉军的强大之处,在于坚持敌我区分,每一位阵亡的将士,都要经过都尉,屯长和野战医院的医生签字认定,才能祭奠焚烧,最后统一掩埋。

兴汉军建立小金库,就是要让各军在伤残抚恤金方面源远流长。从而减少人为的阵亡事故发生。至于那些重伤之后主动求死的人,在兴汉军的后勤医院中要坚决杜绝。

一个活着的老兵,哪怕是伤残极其严重,也可以带出无数的新兵。即便是最低级别的伍长,每批次带出四个新兵,按照新兵训练三个月计算,一年就能带出十六名新兵。

假如这个老兵活上三十年,他可以为梅园提供四百八十名合格的新兵。即便是按照九成的合格率,也有超过四百名具备战场生存能力的新兵。

这就是一个伤残老兵的威力,也是一个伤残老兵的价值。兴汉军不允许伤员自尽,不仅是为了维护军魂,还要巩固各镇帅军的传统与战斗力。

一个伤残老兵的非正常死亡,相当于在未来的战斗中,还需要付出四百以上的战损。这样的代价十分巨大,更会摧毁一方势力的战争潜力和底蕴。

保护伤残老兵刻不容缓,只有把伤残老兵的利益和需求放在第一位,才可以让军魂传承永不断绝。让伤残老兵流泪的势力,通常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周瑜看着沉重的伤兵名册,他有心让伤兵营失火,可是又怕事情败露之后让军心崩溃。只是楚军的后勤保障断绝,即便是剔除隶属于陶家军的那些伤员,依旧有超过一万人的伤残将士的抚恤金需要由楚军自行筹措。

周瑜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厚着脸皮向陶谦求助。

陶谦也表示无能为力,亲自到广陵向陈珪求助。

陈珪说:“陶大人,陈家供养二十万大军,已经捉襟见肘了。再要负担一万五千多伤兵的抚恤金,广陵陈家就得除名了。”

陶谦说:“陈老先生,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可以拖延三个月,甚至责成各地县令自行解决。以你我两家在天下各州的产业,倒也不会有问题。只不过伤兵的抚恤金不能拖延,一旦出现伤兵大量死亡,孙陶联军就要散了。”

陈珪没有办法,只能说尽力解决。同时建议陶谦把广陵本地的伤兵遣散回家,到时候按照阵亡名单发放抚恤金,从而减少陈府的资金压力。

陶谦也觉得自从梅园封锁广陵以后,广陵物价一天一个样。再要维持十万大军的规模,肯定会压垮陶陈两家。

遗散伤兵的办法好呀!只需要免税免征,至于抚恤金,由地方县令斟酌着给,完全不用高层操心。至于有人要闹,也不会影响大局。

陶谦同意了陈珪的意见,只是表示对楚军方面无能为力。周瑜率领楚军进入徐州,十万大军经过数战消耗,虽然说依旧保持着十万的规模,但是其中江都人占了两成。

跟随周瑜攻打封锁沟的主力,正是江都招募的青壮。那一万多楚军伤兵之中,江都人就超过了八千人。陈珪的想法是遣散那些人,用免税免征的画饼缓解抚恤金压力。

陶谦知道陈府不肯大出血,也就不再强求了。好歹替楚军争取到了三千人的伤残抚恤金,总算是可以向周瑜交差了。

陶谦找到了周瑜,先是要走了隶属于陶家军的那部分伤兵。至于如何安置,楚军就不会过问了。紧接着就是一万楚军伤兵的安置。

陶谦说:“公瑾,伤兵留在军营,很有可能影响军心士气。再加上广陵一地供养孙陶联军不容易。一万伤员的抚恤金,会抽空陈府的流动资金。不如遣散那八千余江都伤兵,剩下的人就不成问题了。”

周瑜无奈,只得同意了陶谦的意见。把八千余江都伤兵送回家乡安置。只是在具体的免税免征细节上,双方发生了争执。

陶谦提出了一年的期限,周瑜据理力争,得到了江都伤兵两年免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