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损公肥私(2 / 2)

兴汉使命 开先洞人 4499 字 2021-10-21

曹洪问:“文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荀彧忙解释,想要平抑粮价,就得杀人。

而此番炒作粮价的人,就是曹洪。

如果曹洪不死,豪强就会继续的囤积居奇,曹操军投入多少粮食进入市场,就会被豪强分食得一干二净。

以曹操军目前的粮食储备,跟豪强展开粮价争夺战,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也就是说,正常的商业手段打压豪强,是行不通的。

然而要使用法律手段对豪强进行摧残,曹洪就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荀彧总结说:“杀死曹洪,兖州粮荒自解。”

不杀曹洪,等到百姓流失过半之后,豪强为了保住剩下的人口,也会主动的平抑粮价。

毕竟高价粮没有了市场,豪强在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之后,当然得想办法留住必备的人口。

有粮食缺口的存在,粮价才有炒作的余地。

要是兖州没有人了,粮食缺口就会缩小,再想炒作也没有人买单呀。

戏志才说:“主公,文若的话在理。”

死一个曹洪,那是在向豪强表决心。

为了留住人口,杀人的刀是绝对不会犹豫的。

想要成就大事的人,至亲也是可以牺牲的。

曹洪的死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可是依法治理兖州的最好宣传手段。

豪强再想对抗曹操军政策的时侯,就得掂量掂量了。

曹洪听到这里,就知道祸闯大了。

曹洪大礼参拜曹操,义正辞严的说:“主公,我愿意赴死!”

只是家人无辜,还请代为照料,毕竟同为曹氏子弟,打断了骨头也是连着筋的呀。

曹操的枭雄本色,这一刻就展露出来了。

曹操说:“子廉,不用跪了。”

兖州虽然名为曹操军治下,但是有名无实。

如今的兖州,依旧在豪强的控制之下。

曹洪就算是不犯错,别的豪强也会拿曹家的人大做文章。

他们总得找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来光明正大的反对曹操军颁布的政令。

曹操军发展至今,最大的倚仗就是曹家和夏侯家的子弟。

倘若不讲亲情斩杀曹洪,心腹之人离心离德还是小事。

一旦豪强以讹传讹,天下人就会没有安全感。

恶名一旦传出,就不会有人主动投效曹操军了。

诸侯发展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曹洪按律当诛,然而以曹操军的实际情况来说,杀了之后就会断了根基。

世人不会去深究曹洪的罪过,只会认为魏武侯曹操苛待臣属,滥杀功勋大将。

更何况曹洪在函谷关追击战中救了曹操一命。

这可是救命之恩。

无论曹洪犯了什么错,哪怕是谋反大罪。

于情于理,曹操都不能杀害曹洪。

否则一个忘恩负义的骂名,肯定是逃不掉的。

更可怕的是——曹洪功勋卓著,要是性命不保。

只怕曹操军上下,会人人自危。

这有功之人都得死,那无功之人岂不是都要必死无疑。

曹操说到这里,有些绝望的看着戏志才。

曹操问:“志才,这回真的是左右为难了,你有什么办法吗?”

戏志才回答说:“主公,不如学兴汉军的做法,放逐海外吧!”

荀彧直接指出,兖州地处中原腹地,只要曹洪活着,其他的豪强就会怀疑曹操军的执法力度。

曹操说:“志才,文若,我决定了!”

曹操综合考量了一下,曹洪是曹操军的根基。

一旦动了曹洪,不仅曹家和夏侯家会离心离德,外姓人杰更是会对曹操丧失信心。

大义灭亲,听起来十分高大上。

然而一朝失位,连个披麻戴孝的人都不会有。

这样的可以赢得好名声,却最终会众叛亲离,甚至被身边的人出卖。

这就是兄弟不同心的恶果。

就这样,曹操决定拖下去,与豪强两败俱伤。

毕竟人口流失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曹操军可以拍拍屁股走人,看那些豪强怎么办吧!

曹操放弃了平抑粮价,任由人口流失。

……

百花楼中,沮授亲自主持了善后工作。

粮价平抑之后,黄县百姓的怨言立即就消失了。

兴汉军处置黄县粮案的力度还是挺大的。

管承,管丁和管卯直接在百花楼前战死。

剩下的管家人,也被清理得一干二净的。

刘正看着恢复了秩序的黄县,觉得应该把这件大案当成典型,供治下执政官们和商人们学习。

刘正问:“公与,几年不见,你的智力下降得厉害呀?”

沮授说:“侯爷,是我错了。”

刘正不想再追究,毕竟沮授的推波助澜,只是基于管家的贪得无厌。

纵观整个粮案,沮授扮演的角色——都是扶持地方企业管家粮店。

至于管家粮店哄抬粮价,沮授没有获得半分好处,单纯的只是失察而已。

刘正有些讨厌沮授的圆滑,然而又不能破坏兴汉军的法律,一切就只能听之任之了。

只要沮授不过分,刘正也不想再追究。

至于黄县百姓的牺牲,只能换来刘正的一声叹息。

正在这个时候,郭嘉走了进来,对刘正说:“侯爷,兖州粮荒出现。”

刘正问:“奉孝,三师兄是怎么处理的呢?”

郭嘉忙把曹操诛杀边让和张邈,抄家灭族,诛连十余家。

缴获粮食四百万斛。

为了平抑粮价,曹操调拨三百万斛粮食,交给了曹洪主持粮食价格争夺战。

刘正冷笑了一声,曹操让守财奴曹洪平抑粮价,那不是火上浇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