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历史文献记载,嬴政有个弟弟叫子婴,同样是个非常有才干的能人,他诛杀奸臣赵高当上秦王,可惜此时整个秦国已经到了病入膏盲无可挽留的地步,他很不幸也很无奈地成为了秦国的亡国之君。
换个角度想想,假如当时实行的是分封制,子婴和嬴政的儿子必然封侯有属于自己的领地和军队,如此一来当奸臣赵高当道之际,他们就能带着军队将其一举拿下,或许秦国就没那么轻易灭亡。
想到这里,杨凡还想到另一个有相比对比的例子,就是宋朝朱元璋的四皇子燕王朱棣。
朱棣为何能夺得皇位,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朱棣是朱元璋众多儿子最有魄力最有才干的一个,二是当时他已经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朝廷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能及时了解,且能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夺得皇位成为一代明君,做出了杰出的华夏历史贡献。
子婴和朱棣一对比,显然两者都是有魄力有才干之人,为何最终的遭遇截然相反,前者不幸成为了亡国之君,后者夺得皇位名留青史,朱棣有军队有实权而子婴没有啊,再想想若是当时秦国实行的是分封制,子婴的结果会不会大有好转?
那分封制有何弊端,当然有,就拿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的侄子吴王刘濞来说,当时就是实行了分封制给了刘濞领地和军队,才让他有机可趁发起“七国之乱”。当然最后他没有成功,只能视为乱臣君子,就无法预想若是他当了皇帝是否能作出贡献。
简单而言,分封制不稳定,但时间还有选择帝位继承人的余地,从而选出最佳最好的。而郡县制较为稳定,但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过一旦选出来的是明君,就能造福天下百姓,实行很长一段时间的长治久安。
本来历史就充满争议,这更是针对分封制和郡县制利与弊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
从华夏历史畅游了一回,杨凡回到现实,只能淡淡道:“你说的没错,若皇帝是个昏庸无能之人,必然让天下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让整个天下苦不堪言。”
“我是没法保证的皇帝都是明君,那你就有法子保证皇帝都是昏君吗?”杨凡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皮球抛给那位年轻男子。
显然这事情现实暂时没有出现,一切都凭空想象,没人能百分百保证以后真的如自己设想一样进行发展。
年轻男子欲言又止,脸上充满迷惑之色,他同样没有很好思路来解释这样一个问题。
其实说到这里杨凡心挺慌的,毕竟历史秦朝二世而亡,坐在他对面的胡亥还是历史昏君排行榜中名列前茅,一谈到胡亥不要说平民百姓戳之以鼻,连杨凡本人也忍不住对他大骂出口。
“算了,这辈子不要让胡亥这二世祖当皇帝,换成有才干点的人来当就没那么多事了,但是谁,这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的问题。”
【杨凡这个反问,倒是一个狠招。】
【但没有正面进行有效解答,故意回避罢了。】
【不怨他,连朕对这个问题都无可奈何.......】
“政哥你知道就好,头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