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清君侧(2 / 2)

天威都护府大都督蒋顺皱着眉头对心腹幕僚公孙羽问道:“还是找不到什么机会吗?”

幕僚公孙羽苦笑着说道:“孙浩整天躲在镇西侯府里,咱们的人根本没有机会进行刺杀。”

蒋顺沉声说道:“如今鲜卑汗国和契丹汗国,都已经同意出兵助我涪州蒋家问鼎中原,可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既然没有办法刺杀孙浩,那就不等了。

好不容易弄死了永安王,咱们涪州蒋家必须得抓住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原来刺杀永安王的幕后真凶,就是早有反意的涪州蒋家。

并且涪州蒋家为了取代陈家,夺取皇位,甚至在暗中勾结了鲜卑汗国和契丹汗国。

另外这几年来,涪州蒋家一直在暗暗进行扩军。

隶属于天威都护府的天威军,虽然仍旧下辖九个卫,不过其左右两卫、前后两卫、南北两卫、东西两卫,都已经扩编为每卫八旅制四万人,亲兵卫更是扩编到了六万人。

涪州蒋家掌控的涪州厢军,也从原来的十二万,秘密扩充到了三十万。

加上涪州蒋家随时可以调动的二十万柔然骑兵,涪州蒋家可以掌控的军队数量,已经接近了九十万。

幕僚公孙羽沉吟了一下说道:“目前镇西军已经跟松蕃王国开战,听说镇西军还吃了大亏,就算想要阻止咱们涪州蒋家入主中原,应该也抽调不出多少军队入关。

只是孙浩还兼任着镇南都护府的大都督,主公需防着镇南军北上。”

蒋顺沉吟了一下说道:“有了鲜卑汗国和契丹汗国的助阵,就算镇南军北上也无所谓。

现在最重要的,是必须尽快夺下京城。

只要控制了京城,抓到了那位一心修道的昏君,便万事可定!”

大梁历395年五月二十日,孙浩正率大军向丰收城行进的途中,七旗卫突然传来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

掌控着天威军的涪州蒋家,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迅速出兵攻占了涪州的州府以及其他四个郡。

涪州是西北五州当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州,下辖八个郡和四十九个县,其中另外四个郡一直都是天威军的地盘。

天威军几乎兵不血刃的攻占了整个涪州后,立即挥兵攻入了梅州境内。

不过天威军没有去打梅州境内南康军的地盘,甚至没有攻占任何一座梅州的城池,而是一路向南急行。

按照天威军所走的方向,明显是奔着京城去的。

而让梁国朝廷恐惧的是,天威军这次出涪州,除了三十万天威军、二十万涪州厢军和二十万柔然骑兵之外。

涪州蒋家不知道向鲜卑汗国和契丹汗国承诺了什么好处,还有四十万鲜卑骑兵和四十万契丹骑兵,竟然跟着涪州蒋家的叛军,一起进入了梅州。

这样一来,涪州蒋家的叛军那边,总兵力便达到了惊人的一百五十万,其中还有战斗力强悍的一百万草原骑兵。

就连已有二十多年不理朝政的皇帝陈逊,这个时候也坐不住了,连夜把左丞相鲁增和右丞相范子雍召入了宫中。

今年已经五十二岁的皇帝陈逊,可能是常年在后宫专心修道的缘故,显得倒是非常年轻,看上去只有四十岁出头的模样。

“两位爱卿,如今涪州蒋家公然举起反旗,还勾结了草原的鲜卑汗国和契丹汗国。

不知两位爱卿,可有剿灭叛军之良策?”皇帝陈逊沉声问道。

左丞相鲁增随即说道:“启禀陛下,按照叛军的行军路线。

叛军穿过梅州之后,应该会进入祁州境内。

这样一来,叛军应该会试图从函谷关或者广成关,进入京城府。”

梁国京城府的周边,雄关林立,地势险固,共设置有八个关口,挡在了八条进入京城府的路上,函谷关和广成关就是其中的两个关口。

顿了一下左丞相鲁增接着说道:“只要朝廷能派遣大军严守函谷关和广成关,乃至京城府周边的其他六个关口,就能把叛军阻挡在京城府外。”

右丞相范子雍跟着说道:“陛下,左丞相言之有理,现在应该速调京城府附近郡县的厢军进入八大关口。

另外还得尽快调更多的禁军进驻八大关口,并且在京城府的各县以及京城内,征召尽可能多的乡勇,帮忙守城。”

梁国京城府,除了京城外,还下辖五个县,分布在京城的四周。

以这五座县城所处的位置,相当于是京城外围的最后一道防线。

想要进攻京城,必须先攻克其中的一座县城,以打开通往京城的道路。

皇帝陈逊微微点了点头,“有两位爱卿在,朕相信叛军是打不进京城的。

不过朕希望不仅仅只是把叛军挡在京城外,朕要灭掉涪州蒋家的这支叛军,还有助纣为虐的四十万鲜卑骑兵和四十万契丹骑兵。”

左丞相鲁增和右丞相范子雍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左丞相鲁增开口说道:“陛下,想要灭掉叛军,乃至四十万鲜卑骑兵和四十万契丹骑兵,除非镇西侯能率兵来援。

只是熙州那边传来消息,镇西侯正率军与高原地区的松蕃王国交战正酣,恐怕镇西侯无法及时赶过来。”

皇帝陈逊随后说道:“熙州的镇西军过不来,那就让濂州的镇南军来勤王。

再给各州的都护府发勤王诏书,我大梁拥有数百万军队,朕就不信灭不了涪州蒋家的这支叛军!”

右丞相范子雍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臣担心勤王诏书发出以后,许多都护府不会奉诏,包括镇南军。”

皇帝陈逊大手一挥,“这个时候管不了那么许多了,能来多少是多少,至少朝廷掌控兵权的几支边军会奉诏勤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