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杨婉的心思(1 / 2)

内宫长生殿。。

武则天:“婉儿,现在还在宫内当值,你们家刘鑫不会不开心吧?”

杨婉叹了一口气道:“陛下,您说笑了,刘鑫他乐着呢,现在的人都趋炎附势,变着法给他送女人,现在柳家那七娘,还有东川王身边的那个安白檀也被送到他身边了,我这个正妻现在是可有可无啊。”

武则天:“哦,这么多人送女人啊,柳家自顾不暇和春秋道不清不楚,朕本想好好整治一下,没想到的是柳家那个老狐狸竟然离家去终南山修道了,他明知道朕尚佛,但是好选择去修道,让朕恨到牙痒痒,不过他还算聪明,孤身一人,这让朕找不到抓他的理由。”

“朕后来想了想,还是算了,他们家那个柳七娘不是要嫁给百里家的吗?怎么又和你们家刘鑫扯上关系了?”

杨婉:“还不是我郎君查到了柳家关于春秋道的把柄,那柳襄为了脱罪,竟然将柳七娘送给了刘鑫,还要让他明媒正娶,这是能明媒正娶的吗?”

武则天:“原来如此,看来这个柳七娘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她是想做正妻,这女人之间的斗争残酷程度一点也不比男人低,很多时候,也不得不防啊。”

杨婉:“陛下说的是,但是婉儿又有什么办法呢?男人都是喜欢三妻四妾的,就算我对付得了柳七娘,万一以后又来个李八娘怎么办?反正这事婉儿是看开了,就看刘鑫他怎么想了,现在才几天啊就来了两个,以后说不定还要来不知道多少个?”

武则天哈哈一笑道:“婉儿说起你们家的事,我也想起了我自己,当然那个时候我不是皇后,而只是个才人而已,我记得那年我十四岁。。”

“那个时候的皇帝是太宗,我才十四岁就要伺候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你说我那个时候悲惨不?那个时候的皇后是长孙皇后,她特别看我不顺眼,因为我不遵守她制定的女训。。”

“你说你一个四十几岁的老女人和我一个小姑娘计较什么?所以她对皇帝说我这个人喜欢往上爬,不遵守女训。”

杨婉:“长孙皇后根本不了解陛下。”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是的,长孙皇后确实不了解我,但是他的儿子,就是后来的高宗皇帝却很了解我,他作为一个男人,给了我想要的一切,这一点显儿最像他父皇,这也是我多担心的,他那个老婆韦氏可不是个省油的灯,工于心计,我有点担心他。”

杨婉:“陛下担心太子妃?”

武则天点了点头道:“是的,我的儿子我自己最清楚,不过这个韦氏这么多年照顾我儿子也是有功劳的,我有意让显二换一个太子妃,不过显儿太像她父皇了,说什么也不肯,所以朕后来也就只能作罢了。”

杨婉:“陛下九五至尊,一道旨意下去,谁敢违抗。”

武则天摆了摆手:“显儿太像他父皇了,如果你是他违抗朕的旨意,怎么会被贬去泸州,也不用吃这么多年的苦了。”

“你们家刘鑫可不是这样的男人,对女人来说显而和他父皇都是天底下最好的男人,但是这也的男人天生就弱,很多时候强势的女人都不喜欢,因为缺少男子气概,但是这样的的男人其实是最疼老婆的。”

“如果不是显儿对那韦氏死心塌地,我哪里会对他这么担心,人这一辈子有情难,无情更难。婉儿你以后要对刘鑫好一点,这小伙子很像一个人,他一定会爱你的,因为我感觉他不像其他势力安插进来的,这个人做事全凭良心。”

“她主张的保障部,其实朕早就想去做了,只是碍国库空虚,很多时候都入不敷出,而且社会保障这一块,很多人都反对,因为如果平民都得到了保障,那么他们就不会轻易被地主压榨了,只有让老百姓吃不饱饭,他们才会拼命去工作。”

“不过刘鑫一来就帮朕解决了这个难题,通过交易所的收入,用来支持保障部的工作再好不过了,每一年各个地方的自然灾害的救助都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以前都是只能走户部拨款,但是这些年国库一直空虚,户部拨款其实也拨不出多少来。”

“而且每年各地官员在户部的各种欠款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但是现在的官员有的确实艰苦,我们很多时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杨婉:“陛下,户部欠款的事情,很多官员也不是一定要借款,只是没有办法,如果大家都借了,他不借就会有不合群的问题,很多时候都是逼不得已借款的,我还见过状元公为了合群,但是又不想借款就意思一下借了一两白银。”

武则天:“还有这回事?不过也够为难她们了,因为以前制钱紧张,导致生产不足,朝廷的俸禄不多,要想让他们生活好一点,所以我才让他们在户部打借条,不过现在有了保障部我想互补的差事应该好做多了。”

杨婉叹了一口气道:“陛下,现在很麻烦,因为皇家银行还有皇家保险,皇家交易所都是刘鑫开创的,保障部得了皇家交易所,就有人想打皇家银行和皇家保险的主意了,因为这两家还没有明确得归属,户部的建议是将皇家保险,归入户部,这样户部的亏空就能得到弥补了。”

武则天:“这是崔家的意思吧,崔家一直建议朕将金融业并入三省六部,好让五姓七家的子弟能名正言顺接管这几个部门,我当时并没有同意,因为这对我们并没有什么好处。”

“刘鑫的金融业视游离于大周朝廷之外的,掌控这些机构的都是累死商人一样的人,这些都登不了大雅之堂,很多时候朕也在想,这些家伙得手伸得也太长了一点,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我本想通过科举考试逐渐改善这种局面,但是从现在看来收效甚微,当然这也不是短时间馁所能改变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反思,我们要如何才能改变很多不可能改变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