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时的波罗的海南岸,主要地盘自然被日耳曼人占据了,他们深入内陆抢劫,然后用抢劫过来的财富在沿海建造城堡,之后再向内陆拓展。
不过在此时的波兰,沿海地带却又有不同。
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号称三大蛮族,凯尔特人已经销声匿迹,不过后两者却方兴未艾,斯拉夫人虽然被日耳曼人称为“奴隶”,但也不乏杰出的部族。
占据了此时波兰西北部什切青-波兹南-比得哥煦一带的是一个叫做波美拉尼亚的部族,他们自称为波美拉尼亚人,在斯拉夫语里就是“住在沿海的人”,他们是一个足以与维斯瓦人一争雄长的西斯拉夫部族。
从波兰出发的斯拉夫人,在日耳曼人的压迫下,不是东去便是南下了,留下来的自然不是泛泛之辈,波美拉尼亚人、维斯瓦人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波兰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少得了日耳曼人的身影?何况他们还是三大蛮族里首先使用铁器的部族,在后世维斯瓦河下游,华沙-格但斯克-比亚韦斯托克-加里宁格勒一带则是日耳曼人的一支——条顿人。
在沿海地带想要安安稳稳生存,那必须要团结,还需要是一个强大的部族,恰好波美拉尼亚人、条顿人都是这样的部落。
对于这样的大部落,一直想把主的光辉招摇地球每一个角落的教皇怎会放过?不过作为教皇的保护者,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丕平三世显然是不愿见到这个景象的,罗马人与条顿人的大战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但“条顿”两个字依旧影响着整个南欧地区。
于是,丕平三世心生一计,他建议教皇让条顿人先与波美拉尼亚人战斗,谁战胜了就将主教区放在谁那里。
这一招十分狠毒,不过却很奏效,此时的波罗的海沿岸,基督教虽然不像中世纪那样深入人心,但已经开始开枝散叶了,若是获得教皇的认可,那各部的贵族就能安安稳稳的世袭,而不是像现在那样成日里胆战心惊。
不过,无论是波美拉尼亚人还是条顿人都不傻,他们既不敢拒绝教皇使者的建议,也不敢互相越过维斯瓦河(他们的界河)战斗——当日耳曼中的主力纷纷南下(最远的汪达尔人抵达北非)、东去(东哥特人占据克里米亚半岛),并事实上成为罗马帝国军队的主力后,留在莱茵河以北、以西地区的部族都不大,还分了一个个部族。
但事实上就是这些部族也让丕平三世、查理大帝父子花费了几十年心血才最终平定,故此,当波美拉尼亚人、条顿人好不容易重新组成大部族后,是不会轻易自相残杀的。
对于他们来说,哪里虚弱哪里才是机会。
这一次,他们瞄上了了主力已经南下攻击特兰西瓦尼亚的阿瓦尔汗国以德累斯顿为中心的萨克森人,以及同样南下的维斯瓦人。
当特兰西瓦尼亚大战正酣时,条顿人已经攻到了属于维斯瓦人的势力范围的琴斯托霍瓦附近,而波美拉尼亚人则攻到了弗拉茨瓦夫附近,都劫掠了大批的维斯瓦人,此时,无论是条顿人还是波美拉尼亚人对奴隶的使用已经高度成熟了。
再往前就是克拉科夫了,此时的克拉科夫还只是维斯瓦河畔的一座木制城堡,不过由于是此时波兰三大势力中最大的维斯瓦人(另外两大自然就是波美拉尼亚人、条顿人)的老巢,他们都相信那里有惊人的财富(主要是黄金)。
于是,双方约定共同攻击克拉科夫,然后平分那里的俘虏和财富。
此时的波兰部族,显然没有达到前世条顿人能够纠集二十万大军与罗马人大战的盛况,不过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匈人帝国疏忽而灭后,还是给了他们大约两百年的和平时间。
两百年的时间足以让其成长为一个大部族了,按照后世神圣罗马帝国的定义,能够成为一个大主教区或者一个大公国者,那至少有二十万人口才行,二十万人口,至少也是四万户口。
故此,无论是条顿人还是波美拉尼亚人,南下时都纠集了上万的军队,加上随行的辅助人员,每一部起码有一万五千人!
等他们打到克拉科夫附近时,已经分别掳掠了至少两万多丁口,各自的队伍膨胀到四万多人!
他们准备拿下克拉科夫后,便让各自的辅助人员将俘虏押回去,然后青壮再往西侵入萨克森,将德累斯顿附近的萨克森人再洗劫一遍。
此时,波美拉尼亚人已经攻到了克拉科夫堡西北约莫一百五十里的卡托维茨,而条顿人则攻到了克拉科夫东北部约莫两百里的凯尔采。
而高鞠仁的“大军”恰好来到了克拉科夫正东的一百五十里的塔尔努夫!
此时,条顿人率先知晓了“阿提拉二世”到来的消息。
条顿人的首领叫奥丁,是一个大约大约四十岁的精力充沛、孔武有力的汉子,甫一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大笑道:“东边还有强大的科萨汗国,以及佩彻涅格人、马扎儿人,我去年还派人深入到黑白森林地带打探消息,那里的状况并没有大的变化”
“匈人难道在一年时间内就从遥远的东方打到这里?不可能,多半是科萨人在装神弄鬼”
不过生性谨慎的他还是向塔尔努夫派出了探子。